被吼叫的孩子,大脑“受损”严重,背后的原因惊醒千万父母

时间:2023-05-11   浏览次数:209次

读者青青在后台留言,提出一个困惑:


“学了许多育儿内容,但孩子还是不听话,是不是我学的知识不够科学?”


同时分享了她的经历:


一次她去做饭,4岁的女儿独自在客厅看电视。


没想到等她做好饭出来,家里所有的抽屉全被孩子拉开了!


地上乱糟糟地堆满衣服鞋子,女儿却还蹦蹦跳跳地拖着妈妈的真丝睡衣满屋跑。


理智告诉青青,这是孩子的好奇心,需要包容和鼓励,不能在孩子开心的时候浇凉水。


但火气压根不受她控制,脑内瞬间一片空白,忍不住开始责骂孩子。


图片


然而,孩子还是不听话,过几天依旧会犯同样的“错误”,青青只能不断地吼叫。


每次发完脾气,她心里又很愧疚,已经不知怎么教育孩子了。


大家是否也有同样的困惑?


学了许多知识,还是改不了孩子的问题。


其实,孩子不听话,不是教育方法用错了,而是因为父母的大吼大叫。


图片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我们都听过《寒风和太阳》的故事。


一天,它们比赛谁能先让行人脱下外衣。


寒风势在必得,鼓足了劲儿,朝路上的行人送去阵阵刺骨的寒冷,试图用蛮力让人们听话;


但事与愿违,路人非但没有脱下外套,反而裹得更紧。


而太阳却只是平静地送去温暖,人们便纷纷自愿脱去外套。


我们可以理解故事的寓意,却不知,父母的大吼大叫,正像刺骨的寒风,会让孩子害怕地裹紧外套。


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曾形象地说:

父母发火时,孩子的那种害怕,就像我们被几只老虎困在墙角。


面对父母尖锐的情绪时,孩子只想保护自己,只想让暴风雨早些过去。


他们会缩进保护壳里,什么都不想听,什么,也听不进去。


图片


而且,父母长期情绪不稳定,孩子会出现以下情况:


一种孩子,会和父母对吼,试图“吓”退父母,用激烈的情绪来武装自己;


另一种孩子,则会变得敏感不自信、拖拉磨蹭,成绩怎么努力都提不上去,还容易被同学欺负;


还有一种孩子,会变得叛逆、不听话,专门和父母对着干。


于是,父母就越吼越大声,孩子的问题却越来越多。


这时,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再高明的人生道理,统统都会失效!


图片

让孩子感到安全


当然,我们都明白,大吼大叫解决不了问题。


只是生育的创伤、带孩子的疲惫、工作的压力和爸爸的缺席,像一座一座的大山,不断摧毁我们的理智。


所以,我们容易控制不住地发火、吼叫,事后虽然后悔,但下一次仍旧重蹈覆辙。


图片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情绪不是铁板一块,而像流动的河流,需要慢慢“疏通”。


所以,如果掌握正确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学会不吼不叫。


下面这段真实经历,或许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34岁的小婷,怀二胎5个月时突然胎停,孩子没保住,一家人顿时陷入无措与悲痛中。


屋漏偏逢连夜雨,8岁的儿子豆豆这时却也出现“异常”:


原本乖巧认真的他,开始在学校打架,成绩下滑也很严重。


无奈,小婷亲自上阵辅导,豆豆却像是故意和她作对,写作业东张西望,一道题错了又错。


她忍不住拍桌子吼几句,儿子就和她顶嘴,变成“对吼”,最后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直到有一次,豆豆和妈妈因为打游戏又起了冲突,小婷举起手机正想摔个稀巴烂时,突然想起“情绪暂停法”,收回手说:


“我现在很生气,需要冷静一下,但妈妈是爱你的。”


说罢回屋去平复心情。


没想到,几分钟后豆豆怯生生地进屋,竟然“哇”地一下哭出来抱住妈妈。


经过小婷的耐心引导,她才明白儿子真实的想法:


豆豆以为,是他上次数学没考好惹妈妈生气了,才会让妈妈失去二胎。


加上小婷住院时全家慌乱无措,没顾上他,就又加深了豆豆的这种想法


于是,他就以为妈妈从此不要他了,才会用调皮捣蛋来引起关注。


图片


如果小婷继续发火,豆豆的想法被不断强化,最终,可能彻底对妈妈关闭心房。


而小婷这次控制住了脾气,让孩子感觉到了安全感,再也忍不住委屈,对妈妈吐露了心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