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坏脾气,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死敌?

时间:2021-05-14   浏览次数:295次


“明天,我一定好好跟孩子说话”

昨天深夜,朋友给我打过来这样一句话。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她跟自己发誓,让我监督她,以后好好跟孩子说话。

她说,和以往一样,昨天也不是什么新鲜的剧情。不过就是儿子从放学回家,到睡觉的前一秒都一直在挑战她的神经。


她让儿子写作业,说了三遍都无动于衷。儿子知道妈妈不让自己看电视,就坐在沙发上安静地抠手指。


“你那破手指头上有花儿啊,能让你一动不动盯十分钟。”她有些生气了。


回到屋里写作业后,她就去做饭了,本以为她做完饭儿子至少把语文的抄写作业写完了吧。


谁知道半个小时,他刚写了三行。


“你这半天干嘛了,蜗牛爬的都比你写得快,写得好,你这脑子里天天装的什么呀!”她开始不淡定了。


她说最可气的是写完作业后,儿子去玩乐高,把客厅弄得乱七八糟,答应了马上收拾,却迟迟不动。


一气之下,她打了儿子几巴掌。就这样,那个8岁的男孩,带着眼泪进了梦乡。


这样的场景,经常会在他们家发生。


每每深夜,看着儿子睡着后睫毛上还挂着的泪珠,再想到明天早起儿子还是会开心地冲她笑,她的心就像针扎一样疼。


可她的愧疚,仅仅存在于深夜,到了第二天孩子的种种行为还是会激怒她,她的脾气如同控制不住的野兽,随时会爆发出来。


她知道总是发脾气对孩子不好,可是每到那个节点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


有人说,教育最大的死敌,就是父母的坏脾气。


这一点孩子知道,父母也知道。他们甚至时常提醒自己要克制,可每当孩子迸发出一点点火星,都足以把他们点燃。



图片
脾气本不大,当妈就变差

有很多人,对人谦和,彬彬有礼,明明不是脾气很大的人。


可是,一旦面临孩子的问题,就变得面目狰狞。


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孩子好欺负。


当今社会,成年人面临的挑战太多太多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一座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这些压力产生的同时,自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而我们面对的人,比如领导同事、朋友父母……跟他们肆意发泄是有成本的。


压抑的情绪不会平白无故消失,只会以更凶猛的方式表现出来。


有的表现为对内攻击,也就是攻击自我,进行自我否定,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


还有的人,会表现为对外攻击。


当外界的人或者环境,很明显处于弱势的时候,他们知道自己不会受到伤害,就把曾经压抑的情绪倾泻而出。


没有还击能力的孩子,就成了很好的发泄对象。


图片


在潜意识里,我们也会把孩子当成理想父母,认为他们一定可以“接住”我们的情绪,所以敢于对他们如此任性。


做了父母的人,脾气变得更差。


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父母潜意识会觉得自己生活的不幸,很大程度是孩子带来的。


比如《小舍得》中田雨岚冲儿子发脾气的时候,总是会说“妈妈还不都是为了你”“你要争气才对得起妈妈”。


孩子好“欺负”,父母又觉得孩子是自己很多困难产生的原因,于是,孩子自然成了父母的“出气筒”。


图片
你不快乐,孩子就成了你的容器

我女儿今年上幼儿园时,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刚开学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在嚎啕大哭,家长的反应两极分化。

有的家长蹲下来告诉孩子,幼儿园很有趣,放学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


有的家长满脸愤怒,仿佛觉得孩子很丢人的样子,狠狠地甩开被孩子抱住的手腕,说出很多吓唬的话:你再哭我就不来接你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一个星期左右,大部分的孩子基本上都不哭了,尤其是那些家长耐心对待的孩子。也有的孩子,基本上整个学期都在哭,撕心裂肺的声音贯穿整个楼道,而这些孩子的家长,基本都是对他们说“再也不要你”的家长。


英国精神分析大师比昂,提出过一个阿尔法功能理论,说的是人的情绪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忍受的α元素,另一种是不可忍受的β元素。


比如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面对恐惧嚎啕大哭,这就是β元素,父母耐心跟孩子解释,忍受住自己的愤怒就是α元素。


如果家长有足够的能量,自身包含更多α元素,他们就能够把孩子不能承受的情感概念化,更加理性地还给孩子,让孩子的情绪也变得可以承受。


“妈妈知道你很害怕,你有很多不认识的人,但是没关系,你们慢慢都会熟悉起来的。放学的时候,妈妈一定会来接你并且准时出现。”


也就是说,情绪稳定的父母,自身拥有更多的包容量,能够承接孩子真实的情感。


再说那些总是呵斥指责孩子的父母,他们α元素比较弱,连自己的情绪都无法承接,更何况是孩子的种种不确定。


而那些很少被包容,被“接住”的孩子,自然也就没有更多的稳定情绪,也没有更多的安全感。


图片
父母不快乐,孩子不敢幸福

父母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需要从父母的镜映中,看到真实的自己。

如果父母经常表现出温和从容,他们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的,被包容的,这个世界是值得信任的。


反之,如果父母经常暴躁,冲孩子负能量满满,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糟糕的,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同时,孩子天生是有认同父母的倾向的,如果父母郁郁寡欢总是不快乐,那么孩子就很难快乐。


一旦自己幸福了,就会觉得是对父母的背叛。


为了不让自己体验背叛的愧疚感,他们只能压抑自己的天性与快乐,重复父母的“负能量模式”。


他们的心里住着一个苦着脸,皱着眉的人,时不时跳出来冲他们吼叫一顿。


这样的孩子不敢快乐,不敢做自己,很容易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


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易怒父母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有网友列出15个特点,可以说每一个都直戳心灵:


为所有正常事情不断道歉;

特别害怕别人失望;

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忽视自己的感受,把情绪藏起来;

永远取悦别人,小心翼翼;

觉得自己是生活的配角,更愿意照顾别人;

想得太多,细致到焦虑,过于懂事;

觉得别人的行为都是有深意的;
没有安全感,容易玻璃心;
拒人于千里之外……


图片
情绪,是我们认识自己的良药

有的父母面对孩子总会有坏脾气,于是就提醒自己要压抑住情绪,去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实际上,情绪不是一个贬义词,它不应该被随意发泄,同样不能被压抑住,因为它根本压制不住,即使短暂压住了,以后的契机也会爆发出来。


让自己不能有情绪,是对自己情绪的阉割。


父母也是普通人,可以发脾气,也应该允许自己发脾气。只不过,经常无故发脾气,伤人伤己。发脾气后也要跟孩子及时解释,让孩子认识到父母也会有情绪,会妥善处理自己伤害孩子之后的后果,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学习。


第一,找到自己的“引爆点”


坏脾气或者不好的情绪,都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回想过去,似乎能让我们愤怒的点,几乎都是类似的事情。


那么这些事情的背后,真正引爆我们的是什么呢?


面对孩子时,我们不能接纳他们的慢,不能接纳他们不如别人。这些不接纳,是不是我们自身对自己的不接纳?


是不是童年的时候,没有感受到父母充分的爱从而产生的匮乏?


找到那些时刻,去察觉自己的真实需求,不让孩子做“替罪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