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2024-02
25
2月24日,2024年国际乒联世乒赛团体赛在韩国釜山继续进行。在刚刚结束的女子团体决赛中,由孙颖莎、陈梦和王艺迪组成的中国队以3:2战胜日本队,夺得冠军。这是中国乒乓球队连续第六次捧起世乒赛女子团体冠军奖杯考比伦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祝贺中国队!

2024-02
24

万户千家今夜好

张灯结彩闹元宵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

我们迎来

甲辰龙年元宵节


图片


元宵节,赏圆月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

农历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被称为元宵节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而今年这轮元宵月

最圆时刻在24日20时30分

正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皓皓明月,温润如水

人间烟火,温暖幸福


图片


元宵节,逛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

这一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人们看花灯、猜灯谜

是世代相沿的习俗

大家通宵达旦

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不愿空羡天上星光熠熠

中国人把星河搬到人间

长街花灯明如月

万里烟火耀比星

灯月交辉

映照出人间繁华


图片


元宵节,品元宵


元宵节自然有美食相伴

不管是北“滚”元宵

还是南“包”汤圆

人们心中期盼的

都是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过了元宵节

这个年才算真正过完了

今天,咬一口软糯的元宵

带着这份甜蜜与幸福

出发奔向下一个粘着好光景的日子


图片


今夜美景良宵

道一声平安团圆

愿你乘着和煦的春风

满怀希望,奔向美好

2024-01
22
图片


小小天文学家 

上海天文馆研学一日营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图片


全球最大的上海天文馆

历时5年、耗资6亿,占地面积约5.8万㎡

馆内拥有300多件展品,原创比例高达85%

互动展品占比50%以上

无穷的宇宙,充满着神秘与未知!

让我们一起开启星空探索之旅~

沉浸式游学、一窥璀璨宇宙


图片
图片


活动亮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活动围绕天文馆内

“家园”、“宇宙”、“征程”三大展区

研学导师会有选择性地、合理地规划路线

完成趣味十足的课题任务式探究


图片




探索  ——永无止境



图片


图片


漫步在太空中,

人们逐渐加深对太阳系和银河系的了解:

其它星球上有水吗、有极光吗?有火山吗?

我们究竟身处宇宙的何方?

宝贝们将在研学导师的引导下

观察星系内不同星球的环境区别,

比如气体种类,温度,天气,是否有水等;

并根据距离太阳距离等因素

讨论为何星系的环境会有如此不同?

图片


图片


“宇宙”二字总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无尽的虚空、浪漫的星河、神秘的黑洞,

仿佛凝望本身就是永恒。


图片


我们肉眼能看到的看不到的有哪些物质?

宇宙中有哪些神奇的现象呢?

学习光是哪里来的,是什么组成的呢?

光又是怎样传播的呢?


图片


找找传说中的比萨斜塔实验在哪里,

黑洞吸积物质而产生的喷流什么样?

观赏银河系和仙女座大星系未来可能的相撞,

了解不同大小天体的演化

会面临怎样不同的命运。


图片


图片


图片


天文探索·征程-天和号核心舱

这个庞然大物2021年4月29日成功发射

天和号核心舱1:1仿真模型,

孩子们可以走进天和号核心舱,

去真实地看一看航天员们

未来可能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的场景,

各种好奇,都在那里。


图片


当我们仰望星空

敬畏与困惑同时浮上心头

漫天星云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图片


与玩家童行一同前往上海天文馆

探索变焕莫测的星体与星系

与美丽神秘的宇宙来一场零距离的奇幻相遇


温馨提示


图片


1.参加活动需要携带身份证原件或户口本原件;


2.天文馆门票由文武堂负责抢票,如抢票未成功,抢票当日12:00前客服会逐一联系处理相关事项;


3.如抢票成功后取消活动,将按照退改损失执行,收取车费、抢票服务费共200元/人。


4.天文馆内有餐厅,午餐可自带或餐厅解决。


5.报名截止时间为18号。




2024-01
07
中央大街铺地毯,豆腐脑里加白糖,跟辽宁借凤凰,在冰面放骆驼。

图片

尔滨,你到底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有人说,现在尔滨明天有啥,谁也解释不了。

因为官方都回应了,游客需要什么,他们就上什么。

图片

但也有人说,哈尔滨“火”的有点不正常了!

甚至还有人只用四个字,就想把哈尔滨背后的全部努力抹杀了。

哪四个字呢?

消费降级。

“以前经济好谁去东北?都是东北人往三亚跑”。

对,他们没有看到哈尔滨人长达一年的准备。
图片

他们认为哈尔滨能出圈,只是因为“便宜”。

但真的是这样吗?

只能说,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哈尔滨能火恰恰是因为它和当初的淄博一样,太正常了。

毕竟当大部分地方的旅游还在遭遇麻辣烫刺客时,哈尔滨做到了不欺客,不宰客、不强制消费。

这难道不就是旅游业应该有的样子吗?

而哈尔滨给人整不会了的背后,是它太会整了!

你说喜欢索菲亚大教堂,他立马推出同造型蛋糕。

图片

你说天上什么都没有,他没有的也要从兄弟省借来。

图片

你说订不到酒店,他立马安排对内酒店对外开放。

图片

继淄博之后,是哈尔滨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上下一心、上行下效的政府和人民。

也是哈尔滨让我们再次看到,旅游可以做到没有套路、没有黑幕,有的只是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朋友们省心、放心、舒心。

哈尔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旅游是可以宾至如归的,服务是可以对得起价格的,良币是可以驱逐劣币的。

而把游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哈尔滨,不火才不正常。

哪有什么消费降级?

只不过是老百姓不愿意再当冤大头了而已。

只不过是大家从以前的“慕强”,变成了“惜弱”而已。

如果国货团建让我们发现原来工资是够用的,那么哈尔滨的走红就是扯下了消费降级的伪面具!

就像“79元”的眉笔刺痛了老百姓的神经一样,哈尔滨的物美价廉热情服务,也一下子让老百姓醒悟过来。

好用不贵的东西不买,去买什么空有噱头却老贵的产品?

好玩又被宠爱的地方不去,去什么踩坑又死贵的景点?

而哈尔滨的出现告诉我们,原来物价可以是这样的,人与人也本就应该有这么多善意的。

原来东北的性价比,能让人活得更有尊严。

或者说,不只是东北,放眼世界来说,中国也是这样的存在。

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出国旅游了?

因为世界上有的景色,我们都有。

你想看北欧风光,我们有新疆,你想体验巴黎风情,俄罗斯风味,我们有哈尔滨...

而世界其他地方没有的人情味,我们也有。

你说消费降级,大家都穷了,但我看到的是老百姓花20万买的国产车在上百万的进口车面前毫不逊色。

这不才是一辆汽车应该有的价格?

你说消费降级,房地产都崩盘了,但我看到的是老百姓不用为了一套房子掏空六个钱包。

这不才是一套房子应该有的价格?

同样的,东北19块吃到饱的自助餐,10块钱从这头吃到那头的早市,也都是正常的城市正常的人过的正常的生活。

怎么就消费降级了?

而且哈尔滨一直是那个哈尔滨,甚至可以说,如今的哈尔滨还不比曾经更光鲜靓丽。

只不过,现在大家再盲目追捧品牌溢价和智商税,也发现了哈尔滨的美,并愿意正视哈尔滨的好。

所以,别拿消费降级说事。与其说是消费降级,倒不如说是消费务实。

而哈尔滨能火并不是因为消费降级,而是因为这才是旅游该有的价格,也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更是世界原本的样子。

哈尔滨,没有背刺整个东北,而是带火了整个东北。

吉林的雾凇、辽宁沈阳的故宫等等已经在出圈的路上了,相信用不了多久,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哈尔滨...

这个冬天不仅仅是哈尔滨的春天,更是全东北的春天,甚至是全中国的春天。
2023-12
22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县发生6.2级地震。灾情牵动人心, 青海省海东军分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主要领导深夜前往受灾一线指挥协调,民和县、乐都区人武部连夜集结170余名民兵赶赴受灾严重的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全力开展救援和灾情勘察工作,平安、互助、循化、化隆县(区)收拢集结民兵530余人,随时备勤做好抗震救灾准备。


中川乡金田村临近黄河,地质结构复杂,地震发生后,引发砂涌灾害,形成了淤泥堆积,导致救援道路损毁,加上周边树木杂草较多,救援人员、装备物资进入,100多名民兵火速开展道路清淤抢通作业……从19日凌晨紧急受领救灾任务以来,参与抗震救灾的官兵、民兵已经在金田村连续奋战超过24小时。


图片


图片


灾情就是命令,生命高于一切。从生死营救到转移疏散、从排查灾害到组织道路抢修、从转运物资到搭建帐篷,广大官兵和民兵昼夜奋战在受灾群众身边。临近傍晚,灾区最低温度逼近零下十五六度,“趁天黑前为受灾群众搭好安置帐篷”是所有官兵的共同目标!把受灾群众安全转移到安置帐篷后,大家又马不停蹄地忙着分发物资、接通电源,临时“容身所”成了温馨“大家园”。


图片


图片


 截至12月21日,军分区、人武部官兵和民兵开设军地现场指挥所1个,清淤打通救援道路0.3公里、清理淤泥30方,搭建帐篷32顶,安装取暖炉32台,摸排受灾群众15户60人,疏导抚慰受灾群众5户20人。同时,协助救援部队搭设医疗救护帐篷,开设受灾群众饮食保障点,组织民兵对周边餐厨、生活垃圾清理处置,搬运、分发救灾物资,维持救援现场秩序和协助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余人。


图片


图片


 目前,灾区各项工作稳步进行。下一步,军分区、人武部将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继续协助做好专业救援队伍人员搜救工作和后续抗震救灾保障工作。

2023-12
09

董宇辉,出生于陕西农村,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新东方原英语教师,现为东方优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主播、文案创意。

图片


今天我这个演讲的内容可能比较潦草一些,最近没有特别多的时间去准备。直到有一天,俞老师突然跟我说要参加新东方的一个活动,还把标题都给拟好了,叫做《家庭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这句话说的特别好,因为我当了八年的高中英语老师,我教过的学生连网课加起来至少50万吧,我见过林林总总的孩子,我一直在想是这份职业滋养了我,所以直到现在,我看到任何一种人我觉得都是合理的,见到任何一种观念、任何一种成长背景、任何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我觉得其实也是合理的。


今天请原谅我不能在这里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我们知道人就是因丰富而有趣,这个世界也是因为不同而可爱。我讲得比较零碎,如果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或者启发,那就够了。


有的时候家长的顿悟也是那么一刻的事情,就像孩子成长一样。


我以前给孩子们讲家长会,或者给家长们开会的时候,总是问一个问题,大家如果当老师需要培训教师资格证,当司机需要考驾照,当律师需要考律师资格证,几乎现在人类社会的一切职业都需要培训才能上岗,唯独家长不是,只需要一次冲动就可以了。


但是各位朋友,我想请大家反思一下,我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很多人其实可能没有做好当一个家长的准备,他没有经验,他无从得知怎么把这个孩子教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样子。大家可能听过一句话,说得有点粗糙的用词,但是非常的真实,就是“老大看书养,老二当猪养”。听过这句话吧?就是很多人在教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特别地费心、特别地用力,但是结果发现,和自己最终的目标完全相反,到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就失去耐心了。


所以每一次的新东方家庭教育讲座,我相信不仅是家长如何教好孩子的一次启蒙,更多是教你如何爱孩子的一次提醒。成年人不需要被教育,成年人只需要被提醒。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为人父母,我们从来没有经过培训,所以多听一听这种讲座,哪怕我们讲的是错的,那也给你起了一个反面典型的作用。所以,对的对你有启发,错的对你有警示。


图片

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

自古以来,两千年的文明其实流传下来很多经典的故事,但其中关于家庭教育有四个故事可以借鉴。

第一故事是孟母三迁。

都读过这个故事对吗?就是我们看一下优秀的人怎么做的,我们照着抄就行了。在工业上,这叫“逆向研发”。

孟母三迁,她为什么要持续地搬家?她在菜市场旁边,孩子跟着学叫卖;她去街道边,孩子学着跟小混混打架。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们经常说人不仅是习惯的产物,人也是环境的产物。

第一,孟母三迁,她是要营造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很多时候大家容易比较偏狭地理解为学区房,理解为一个更优雅的居住环境。但其实你要理性的想一想,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你回忆起你小时候,你在意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吗?你其实在意身边有没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对吗?你在意身边有没有关心你、聆听你、尊重你意见的长辈,直到现在,要对那几个长辈高看一眼。所以,我这里所表达的营造环境,如果鼓励大家换一所更好的房子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要营造更重要的人文环境,这是非常容易的。

第二,就是交友的建议。“三迁”的本质是什么?让孩子去接触优秀的同龄人,我们都听过一句话,你就是你周围六个人的平均数。我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一直在体会这句话,因为我自己的性格上有很多的缺陷。我身边的朋友不怎么多,而且我很少主动联系,别说朋友,连女朋友也交不到,我妈也不知道在不在听,我努力着呢。我自己是一个很被动的人,而且经常很多内心的话不给别人讲,需要别人来猜。所以我其实身边的朋友很少,我长这么大现今联系的人只有两三个,其中还包括曾经的女朋友,我的意思是曾经联系。

我想表达的意思,我身边的朋友很少,我如何寻找我身边六个人的平均数,我只能看书了,我看了这么多年仍然在看。

我们喜欢少年一般的李白,他至死都浪漫,浪漫一阵子叫傻,浪漫一辈子就叫做风雅。我们喜欢杜甫,他沉郁顿挫,心系天下,他自己的茅屋都已经漏雨的时候,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个出身于农村,然后长期经济比较困难,导致自己青春期有一些自卑的孩子,他应该是要物质一些的,但还好的是,这些诗词提醒了我们,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的士人,这些受过教育的精英应该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应该要有良心。我也喜欢看苏东坡,所以大家喜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要豁达,年轻时候像李白,中年时候像杜甫,晚年时候像苏东坡。

所以,我给大家所描述的交友建议,其实是很多家长一直在忽略的,很多家长只是非常武断打断说,请你不要再跟他接触了,但是你要告诉他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和他接触,其实不是他这个人不行,是他身上的一些行为、观点、理念不行,你得告诉他什么是好的。如果身边找不到优秀的同龄人怎么样,看书,向书里学,圣贤都把自己所思所想写在书里。

第三,习惯的培养。一旦环境确立了,周围的人也确立了,孩子就会形成习惯。成年人对孩子的影响不多,你仔细想一想,当你孩子开始上学之后,和谁相处时间多?一定不是家长。

大家下午都非常的严肃啊,别这样,我害怕。(笑声)

图片

第二个故事是陶母割发。

截发筵宾的陶侃,这是一个配享武庙的文官。他年幼的时候非常的贫穷,当时是举孝廉制,我们知道举孝廉,陕西汉中出过一个非常知名的孝廉,去过西域,叫做张骞。

陶侃小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困,举孝廉一直没有举上。他的家人又很为他操心,30多岁了,去北京打工,村里卖菜,对象也没有,咋办?都很着急,就是这种情况。然后有一次同乡举荐上去的孝廉经过他家,他的母亲知道了,就要招待这个朋友,家里实在太穷了怎么办?床子下面铺的干草取出来,喂了他们骑的马,把自己的头发割掉了,做成假发,和邻居换了钱,换来粮食,做了一顿饭,招待那些人。

我们不是鼓励大家去做这样的牺牲,我们是想通过这样的行为,去看为什么人们一直称赞这种家庭教育,它背后其实有几点。

在很贫穷的时候,陶母仍然在鼓励孩子要“飞黄腾达”。很多家长会因为自己人生经验的匮乏和眼界的狭隘,在孩子小的时候过度地打击孩子,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家长,家里很普通,有的是非常普通那种工薪阶层,甚至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农村家庭。

他说以后想要当一个宇航员,“你还宇航员,你能出门就行了”。

我以后想要考清华,“你知道清华门在哪开吗?”

见过这种家长没?家长可能也不是恶意,他想着的是挫折教育,而且他习惯用挫折教育,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小时候被挫折教育长大的。

人会照着上一辈的样子学下一辈的样子。所以很多孩子一旦表达出内心的想法,但凡是超脱了当时的物理环境或者物质环境,家长会第一时间出来打断,而且以及其嘲讽的语气羞辱孩子,我见过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就是在演讲结束之后流着眼泪,把老师的手捏得生疼,连鞠躬带倒退的那种孩子。他不信,因为他身边一直有一个人,他最信任最爱的人,一直重复告诉他说“不可能,你别傻,想啥呢?醒醒!”我庆幸的就是我爸不是一个特别冷静的人,小时候不管吹了什么牛,他都说“我觉得你可以”。我小时候一度的梦想都是成为国家领导人,我爸看了我下,“嗯~我觉得你也可以,咱家以后要出人才了。”他真的这样怂恿我,以至于小时候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我小时候但凡从女孩子面前走过,她不看我,这女孩废了,没有眼光,她连我都不关注,她以后能够关注啥?我为什么迷之自信?其实主要是因为我爸影响,我说啥他都信,而且说啥他都鼓励我,我很感谢他这样。你看,直到现在我脑子都不“正常”。

第一,穷且益坚。尽管是普通家庭,孩子也要有高的追求,不要因为现在的环境去决定未来。如果说因为现在没有,那你就说他未来也没有。那奋斗的目标,奋斗的意义是什么?大家别忘了,40年前这个国家也一穷二白,那会儿也没有人相信,这个国家能够解决那么多人口的粮食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在这么大,装修豪华的楼里面。所以,马云有一句话,“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第二,甘于奉献。很多时候爱不是说出来的,爱是做出来的,我觉得这是中国的父母和国外的父母一个非常大的区别,特别可爱。中国的父母会真的很在意孩子的成绩,为了让他早餐吃的好点,起的特别早,晚自习下班还熬夜,抽空中间的时候还要整理家务,甚至出去工作,赚钱养家。我在国外待过短暂的时间,他们给孩子表达的是,“你知道吗,妈妈很爱你~OK~永远知道哦~家庭是你最坚强的依靠哦~”孩子也不知道咋能依靠你,反正知道你爱他,仅停留在口头。

我的意思是,陶母的这种行为在孩子人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顶上了,孩子是记一辈子恩情的。

第三,身教言传。我想给家长表达的是另一个点,你不必时刻奉献或者牺牲自己。陶母平常说:“今天天气很好,儿,妈想让你吃顿肉。”,咔,头发割了。估计陶侃也没有这么大的反应,能理解我的意思吗?陶侃有个非常知名的后人,大家都背过他的文章,陶渊明。他自己做出来之后,这就形成一种身教言传的效果,我也经常给很多家长说,我说:“不要言传”,我们说的“言传身教”其实是错的,不用说,少说,甚至别说,做了大家就知道了,这是第二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图片

第三个故事是欧母画荻。

这是欧阳修的母亲,欧阳修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他父亲年龄大,母亲年纪小,他其实在他叔叔家长大,他小时候就是在随州。李白也在随州住过,是非常知名的古城。欧母画荻,就是小的时候没有条件给孩子去读书了,这个母亲自己是大家闺秀,人家拿个棍在地上描字,然后孩子跟着学。大家能够想象吗,一代文豪欧阳修之前是这样长大的。就是说你们乡里有个人考上了北大,他爸妈自己教的,吓一跳,就是这种故事。所以大家想,古代的科举能够选出来一定是人中龙凤,考试淘汰率比现在高太多了。去年应该是超过1200万人高考,至少985大学39所,一个学校按5000人录,18万人,比古代成才率高太多了。所以,欧母画荻,她教孩子的字很重要,但是比那些教孩子字更重要的是主动学习,学习能力很重要。我们非常清楚,过去40年这个社会和国家发生的巨变不是任何人能够预见到的。

你现在的经验和知识能支撑他走多远,真不一定。我以前总是劝家长,我说千万不要给孩子建议了,别耽搁他。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人都非常执迷于自己的成功经验,大家都听过一个故事,你现在去看,很多越成功的家长,他越坚定,所以他有可能是越错误的。过去40年,所有取得非常成功的家长,我们去分析一下,要么是互联网的风口,从每个行业改造的互联网的人,每个具体领域,只要是互联网公司就成功了。很多地方可能就是早期市场化改革的时候,他取得了一些资源,然后做了一个具体的行业,然后迅速发家。你去分析,现在地级市上发展特别好的,基本都是这类人。

我想给大家讲的是,乘一个电梯从1楼到6楼,一个人在里面一直蹦,一个人拿头撞墙,一个人倒立。后来别人问他们怎么成功,他说只要倒立就能够成功,你的经验可能都是错的,大家认同这个观点吗?你过去对你的经验有多么自信,在疫情这三年里,你自己对自己就有多怀疑。很多人感觉自己的世界被重塑了一样。

第一,学习能力。我想给大家讲的一个观点,学习能力比学习到的东西更重要,因为世界总是在变化,在自然界中,物种进化是第一要求,不进化就得死亡。但是进化就得痛苦,所以成长都是痛苦的。我想要快乐教育,教育哪有快乐的?快乐的是教育吗?其实我一直在表达一个观点,可以让孩子生活快乐,但是你要理解教育不可能完全做到快乐,很多时候就是反人性。对人来说,比快乐更重要的追求,是意义和成就感,很有可能比快乐带来的作用更大。

第二,生存技能。欧母画荻,教孩子读书写字,长大以后有口饭吃,实在不行当个记账先生也行,这是一种生存能力,这个方面很多家长是能给具体建议的,因为你自己知道怎么样具体做一件事情。

第三,陪伴学习。注意,我所说的陪伴学习是什么啊?孩子在那写作业,家长在背后看着,一会儿进来开个门,一会儿进来开个门,有这样做的,这是毫无意义的。还有的人进来给送杯水,再端盘水果,这种比刚才的也没有好多少。最好的陪伴学习不是监督,你们那种是监督,你都不喜欢被监督,为什么要监督他?好的陪伴学习是孩子学习的时候,你在旁边拿本书,哪怕假装看书。你让他知道,你在跟他做一样的事情,这个才是陪伴感。孩子在书房里写作业,你在客厅里打牌,他一定写不下去。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孩子,我想给大家表达的陪伴学习,其实本质不是监督他,不是看着他做,而是跟他坐在一起,做类似的事情,当然不可能要求大家每天回到家里听董宇辉的建议,每天啥也不干,就陪孩子看书,偶尔有一些时刻就行了。你告诉他,“妈妈很在意你的学习,而且妈妈知道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如果学到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是很无聊的。但是人生早期做无聊的事情,是为了以后做喜欢的事情。我想跟你一起体验这个过程,你写吧,妈妈、爸爸在这看书也行,可以吗?”这就是陪伴学习。

第四个故事是岳母刺字。

一个母亲或者一个父亲给孩子最大的人生的成长动力就是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一个人就能够接受生活所加诸他的一切苦难。这句话是尼采说的。人生目标,精忠报国,这是关于使命,关于奋斗目标,关于意义的。他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怎么活。他完成一个哲学的问题,人生目标、奋斗方向,具体的路径,要为国做出贡献,首先要进入某一个领域,做扎实的事情,然后就是使命驱动。而且从前往后看,家庭教育给孩子的精神支撑越高,所以说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后盾,物质后盾不是那么重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

来源 | 守望新教育,文章中图片均来自公众号原文。
2023-11
15
在川流不息的中街路
有一间修车铺
在苏州残疾人群体中极具知名度
——
修车铺的老板定了一条规矩:

身患残疾者来修代步车,免费!


这个暖心的规矩一经传开,几乎每天都有残疾人代步车在店外等候。遇到高峰期,老板更是要从白天一直修理到凌晨两三点……但他不仅没有任何怨言,还拉来妻子与他一起修车。最近,这家“雷锋修车铺”火上热搜,年轻修车匠的暖心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为残疾人义务修车二十载

昨天中午,在姑苏区金阊街道中街路91号“小刘车行”前,不少人骑着电动三轮车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聊天。他们都是这家电动车经销店兼维修店的常客,最远的来自横塘。

这些顾客大多是腿脚不便的残疾人,专程来维修他们出行必备的“代步三轮车”。“对于我们这些腿部残疾的人来说,这辆车代替了我们的腿。如果没有代步车,我们可以说是寸步难行。”顾客王尧珍说。

图片

“王阿姨,我检查过了,你的刹车不太灵,车子也需要上油了,还有这个位置的螺丝松了,我帮你换个新的吧!”老板刘春龙神情专注、动作娴熟,不一会儿工夫,王志珍的车就恢复了往日的“神采”。王尧珍打开微信给刘春龙发了个红包,刘春龙摆了摆被机油染黑的手说:“王阿姨,你知道的,我不收的……”

刘春龙今年37岁,来自盐城射阳,已经修了20年的车。20年间,他见证了很多残疾人的不易。于是,小刘车行对外打出招牌:免费为身患残疾者修理代步车,有的车需要更换零部件,他也只会象征性收取材料费。“遇到一些实在困难的残疾顾客,我们连配件费也不收,想着给他们减轻一点生活负担。”刘春龙说。

图片

“雷锋精神”师徒相继

说起免费为残疾人修车的初衷,刘春龙打开了话匣子。他透露,自己当年跟在舅舅身边学修车,之后一直想要找个门面安定下来,但手头没有积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自己的恩人——苏州人陆继军

得知刘春龙的情况,陆继军免费将自己的维修铺与刘春龙共享,还教会他很多技能。多年来,二人相互扶持,也为刘春龙后来在苏州自立门户打下了基础。

当时,陆继军的修车铺就有个传统,为周边的残疾人免费修车,已经坚持了30多年。“陆师傅本身腿脚不便,所以他最能理解残疾人的难处。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免费为残疾人修车、修锁,行善心做好事。”环秀社区党委书记金晓丹说,“后来,陆师傅因为身体原因,没办法再修车了。他的徒弟刘春龙便接下接力棒,在中街路继续为残疾人服务,把雷锋精神传递下去。”

图片

虽然小刘车行的营业时间有限,但刘春龙的服务却没有时间限制。无论是酷暑寒冬,还是凌晨半夜,残疾人的车子坏了,只要一个电话,他肯定马上到场。

图片

修车匠计划开分店服务更多人

在51岁的老顾客钟志红眼里,刘春龙做事认真靠谱,尤其对残疾人特别照顾,“碰到下雨天,他会把我们安置进店里休息,然后热汤、热水地招呼我们。他呢,就打着伞蹲在地上帮我们修车。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爱护。”他激动地说。

凭着过硬的修车技术和为残疾人服务的善心热心,慕名前来“小刘车行”的残疾人越来越多。有的残疾人不一定记得家人的电话,但小刘师傅的电话,他们绝对了然于胸。每当车辆出现问题,他们的首选总是那个值得信赖的路边“实诚修车匠”。前些年,刘春龙的妻子也加入进来,与他一起搭伴修车。

如今,刘春龙发现,光是中街路这一家小店已经无法承载这么多顾客了,他萌生了开设分店的想法。“我们店里有很多市面上买不到的零部件,所以不管距离多远,还是有很多残疾人会到我们店里维修,所以排队的人越来越多,等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我和妻子商量,打算再开两到三家分店,培养一些徒弟。这样一来,可以服务更多的残疾人,也让我师傅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刘春龙说。
2023-10
29

巴以新一轮冲突仍在持续,双方死伤人数不断上升。截至29日,冲突已致双方超9500人死亡。

  • 当地时间29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表示,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已有超8000人死亡。此外,巴勒斯坦卫生部27日表示,冲突已造成约旦河西岸110人死亡,超过1900人受伤。

  • 巴勒斯坦通讯社29日凌晨消息,自巴以本轮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至少有1800人因被建筑物废墟掩埋而失踪,其中包括1000名儿童。

  • 另据《耶路撒冷邮报》此前援引以色列卫生部数据,截至18日下午,以色列方面已有超过1400名以色列人和外国人死亡。

图片

以色列总理:

对哈马斯的第二阶段作战已开始

当地时间28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随着27日晚更多以色列地面部队进入加沙地带,针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第二阶段作战已经开始。

图片

△当地时间28日,以色列坦克和军队行驶在靠近加沙边界的地方。

以色列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表示,以色列国防军正在相关地点展开行动,打击哈马斯的地面和地下目标。他还表示,以方与哈马斯在加沙的冲突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此外,据《以色列时报》消息,当地时间29日凌晨,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重申,内塔尼亚胡在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袭击前没有收到任何有关警告。声明称,内塔尼亚胡未曾“以任何方式、在任何阶段”接到过有关此袭击事件的提前警告。

加沙地带经历迄今为止最猛烈轰炸

电力通信被切断

当地时间28日,巴勒斯坦卫生部长凯拉表示,27日晚,加沙地带经历了迄今为止最猛烈的轰炸,以色列当局切断了加沙的电力和所有通信线路,这阻碍了医疗救援行动的开展。凯拉还表示,避难所缺乏干净的水,卫生条件极其恶劣,疾病迅速蔓延。

巴勒斯坦总理:

停火、恢复加沙通信是巴政府首要目标

当地时间28日,巴勒斯坦总理表示,本轮巴以冲突已持续了20多天,就目前来看,加沙地带实现停火、为该地区提供援助以及恢复加沙的通信是巴勒斯坦政府的首要目标。他强调,巴政府拒绝接受联合国管理加沙地带的说法,加沙地带或约旦河西岸问题没有局部解决方案。他还表示,巴政府呼吁立即实行人道主义停火并向加沙地带提供援助。

世界卫生组织

与加沙地带工作人员失去联络

当地时间28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由于加沙地带的通讯和电力完全中断,该组织与当地工作人员已经失去联络。

世卫组织表示,目前加沙地带各地的医院,在最大限度运作的同时还在为数千名平民提供庇护,已经无法再接收新的病患。该组织还称,加沙地带不断有人因冲突受伤,然而由于通讯中断,救护车无法抵达,死亡人数急剧增加,其中超过半数的死者是妇女和儿童。世卫组织再次呼吁立即实现人道主义停火,并确保向加沙地带运送紧急医疗物资、食物和燃料的安全通道畅通。

据半岛电视台消息,当地时间28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谴责对加沙地带卫生设施进行袭击的行为。发言人表示,目前在加沙有数百名伤者正在无麻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还有约26吨的医疗物资正在等待进入加沙。

国际红十字会呼吁

加沙冲突各方尽快停火以保护平民

当地时间28日晚,国际红十字会发表声明称,目前有超过200万平民被困在加沙地带,红十字会呼吁加沙冲突各方尽快停火以保护平民的安全.


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已有57名员工丧生

当地时间27日,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主任专员表示,本轮巴以冲突以来,该机构已有57名员工丧生。他同时指出,加沙地带的基本服务正在“崩溃”,“药品、食品供应和水正被耗尽”。此外他警告称,加沙地带的人们正在死亡,他们不仅死于炸弹和袭击,很快还会有更多人死于对加沙地带实施的封锁。

2023-06
03
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的。

放养式教育,是指让孩子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让孩子从小就适当地接触自然、社会,较早的接受社会锻炼,有别于严厉的、教条式的应试教育。

放养教育本身是没错的,但一定要有合适的度,有边界有规矩。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就不可能一味放手,任由孩子释放天性,而要做到以下几点:

图片
图片
教会孩子懂得并理解规则
培养他们的敬畏之心

让孩子理解规则,是教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会他们保护自己的重要一步。

就像告诉孩子,马路上是不可以随意跑动玩耍的,因为车很多,速度又很快,如果随性玩耍,很容易被车撞到。

所以为了保护我们自己,走在马路上的时候,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人和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和平相处。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过是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如果说健康快乐成长是硬币的一面,那么理解并遵守规则就是另一面。

只有教会孩子理解并遵守规则,才能保证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孩子最开始是没有敬畏之心的,就像他们只知道火可以做饭,可以取暖,却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失控的火威力很大伤害也很大。

他们只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对于他们不喜欢的小动物,可以随意踢打,甚至杀死它们,如果不教会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释放天性的放养教育,只会成为让孩子变成恶魔的训导方式。

图片
图片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教他们意识到分寸感和界限感

每个孩子都爱玩,天生排斥好习惯,可是一旦好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来说,将是毕生可用的财富。

学会长久的坚持和认定目标做事情,对孩子来说无比重要。

《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讲过:

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曾管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

结果发现,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

图片

所以说,不要让放养教育,成为父母偷懒的借口。

教会孩子们分寸感和界限感更是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间都会有各自的安全领域存在,一旦没有分寸随意跨越边界,便会引来无数麻烦,还如何让孩子快乐生活呢?


所以希望孩子快乐,请先让孩子改掉自身的不足之处,建立自己的好习惯,意识到分寸和界限的存在。

只有这样,在未来时候,他们才会有能力去快乐生活。

图片
图片
父母的言传身教
是教育孩子的最有力方法

如果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复印件上出了问题,我们要去改的应该是原件。

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应该先从自身思考,而不是一味利用自己的权威不断逼着孩子改正。

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而简简单单的言传身教,却是最有效也是最难实现的。

简而言之,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你就要做到什么样。

如果做不到“放思维养习惯”的收放自如,不如踏踏实实教育孩子,给他们有质量的陪伴,不要用名义上的陪伴去代替;

不要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必须做到“行动上的巨人”;

图片


关于那些熊孩子,家长该管的时候,是必须要管的,如果不想让他们继续熊下去的话。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但也隐藏着恶魔的一面,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天使战胜恶魔,让孩子快乐平安幸福健康的长大。

盲目的放养教育,对于不愿意保持自己的学习力,不愿意精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来说,最轻松。

但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的。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习惯。

2023-05
24

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曾说:

“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我们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教育时期,便是错过了。

即使后来,我们花上百倍的精力,也是无可挽回。

一个孩子,他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取决于幼年时,父母对于教育的认知、行动及习惯。

孩子在幼年时,如果父母有好的养育习惯,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而父母的坏习惯,则会让孩子不断偏离原先轨道,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失败的父母,大多有这4种坏习惯,你中了吗?

01

容易情绪化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有一个失败的父母是怎样的体验?”

网友们用自己成长的血泪史,来“控诉”父母:

“不懂鼓励,只懂责骂,没有一个好向导的征途,我走了不少弯路。”

“他们总是用教训,辱骂,讽刺的方式来教育我,让我觉得特别自卑,现在正抗抑郁。”

“他们总是将自己生活不如意的责任,怪到我头上,让我觉得自己活得很多余。”

……

图片

父母情绪不稳定,是毁掉孩子的头号杀手。

曾看过一条新闻:

孩子因为寒假作业没完成,老师没发新书。

爸爸知道后怒火中烧,便拿起菜刀,失控之下划伤了奶奶,更砍伤了孩子的腿。

细思极恐,孩子因为没有完成作业,就被爸爸用刀砍,这样的孩子,活着该多没有安全感。

虽然在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人,不会像这位爸爸那么偏激。

但是,我们是否也常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比如教作业时,很多家长可以咆哮俩小时。

图片

教育学家尹建莉曾说过

“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孩子从小在父母的情绪暴力下长大,会造成他们一生的性格缺陷、继而产生一系列心理疾病。

这样的孩子,他们内心仿佛有个黑洞,不断吸走他们的自尊自爱感、以及快乐幸福。

父母情绪稳定,好好呵护孩子长大,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人无完人,我们难免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用同理心。

这样有利于我们面对孩子时,拥有好情绪。

其次,父母也要懂得接纳自己的情绪,找到合理宣泄的方法,千万不要将枪口,对准了孩子。

02

不好好陪孩子

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而我们很多父母,孩子在玩着积木,他们在一旁刷着手机。

父母这种低质量的陪伴,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不受重视,产生自我怀疑,还不如不陪他。

有人曾说,所谓的“高质量的陪伴”:

“是父母参与孩子的游戏,全程有互动。

最重要的是有眼神、语言、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爱。”

而多少亲子关系,正由于父母的不用心陪伴,而渐行渐远。

最后变成一位作家所说的那样:

“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

她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孩子,如果长期不被用心陪伴,他们易养成孤僻自卑的性格,与父母有着难以言说的隔阂。

曾看过一个综艺节目,瞬间被麻省理工博士后的父母圈粉。

在偏僻乡村,许多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而这位博士后的父母,他们甘守清贫,只为陪伴。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对教育的认知却很高。

他们用鼓励和爱,与孩子一起走过成长的时光:

父亲睡前必给儿子讲故事;

每晚一家四口围坐桌子周围,捧书而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父母的用心陪伴,最后将两个儿子都培养得很优秀。

有研究表明:父母用心的陪伴,会让孩子内心丰盈强大。

这样的孩子,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心态活泼健康。

即使他们没有成长为父母期待的高度,也能具备良好的素质来适应社会。

如果说,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最美好的馈赠。

那么,用心陪伴,便是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03

不会倾听孩子

前不久,有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

四川一个年仅15岁的女孩从25楼不幸身亡。

而更让人悲痛的是,在楼下试图接住女儿的爸爸,被坠楼的女儿砸伤,经抢救无效也不幸离去。

女孩的哥哥表示:

女孩生前,不愿意和家里长辈沟通。

这个女孩到底经历了什么?她宁愿把委屈吞进肚子里,也不肯告诉父母,自己的心事。

大概,她的父母,不太喜欢倾听她说话吧。

图片

《正面管教》中说到:

“父母不愿意倾听、理解孩子的话,最终可能会丧失倾听的机会,到最后孩子什么都不愿意和父母说。”
我身边有一位宝妈曾分享:

她的孩子刚读幼儿园,就开始不愿意和她分享学校的事情了。

她很忧心,估计到青春期,她就无法打听到孩子发生的任何事情了。

但后面,这种状态却因为一件小事改变了。

有一回,她嗓子哑了,无法说话。

孩子说什么,她就听什么。

一个星期之后,她发现孩子和她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多。

她才顿悟,不是孩子不愿意说,而是父母不善于倾听和理解孩子。

往往孩子刚一开口,诉说某件事时,就被父母摆出的各种大道理,瞬间给噎回去了。

父母们不倾听孩子,不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就永远无法走进孩子的心里。

图片

孩子向我们表达某件事时,不是每次都想寻求我们的帮助。

孩子无非是想,自己的感受,父母能够接纳与理解。

为人父母,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就要懂得耐心倾听。

我们仅需理解孩子的情绪,友好地表达,适时地鼓励;

自然而言,你将收获一份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04

爱拿孩子做比较

知乎上曾有个提问:“父母总喜欢拿我和别人比较,怎么才能不让他们这样?”

这个提问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它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父母们,除了比房、比车、比爱人,更热衷于和别人比孩子。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说过这样的话: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那么好,为什么你不行?”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那么能吃苦,为什么你不行?”

……

如果父母们总是拿孩子与别人比较,孩子最终会怎样?

“我什么都不如别人,所以我不配得到更好的。”

“我让父母伤心了,我是有罪的。”

“我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我欠父母的。”

图片

作家刘墉曾说:

“那些生活在被父母比来比去阴影里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体会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赏。

他们的内心就像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缺乏原本属于一个孩子的生机和活力。”

深以为然,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才是做父母最好的修行。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会一无是处。

身为家长,我们应该扮演这样的角色:

不是像法官一样,居高临下地对孩子的优缺点评头论足;

而应该像园丁一样,精心守护和等待孩子的花期。

图片

为人父母,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

每个孩子,与父母在世间的重逢,都是最美丽最深厚的渊源。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

为人父母,我们要摆好心态,情绪平和;

多用心陪伴孩子、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做自己。

这样养育的孩子,他们一定能在父母的爱与陪伴中,不断地成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2023-04
29

每个人的性格都大不相同,或是外向的,或是内向的,亦或是两者兼并。


每种性格没有好坏,但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为何这么说呢?


生活中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来自于你的偏好,而你的偏好又来自于你的性格。



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


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语言;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


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


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你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如果我们能提早看清楚孩子的性格,慢慢培养与修正,那么他就能够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然而,孩子性格的养成是有黄金期的。



父母只有抓住了、做对了,才能养出一个活泼开朗、内心富足自信的孩子。


错过孩子性格养成的黄金期,孩子终身遗憾。



第一个黄金期:

0-3岁性格建立关键期


育儿专家李玫瑾指出:


“智力是天生的,而性格是后天可为的。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孩子出生后的前三年,是性格形成非常关键的时期。


而3岁前,大部分孩子处于未入园的状态,这个时候家庭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它与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息息相关。

 

对孩子来说,出生后的两三年所经历的事情,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性格决定命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原因就在于此。

 

蒙台梭利博士在《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中提到,孩子的性格在6岁前已经基本形成


到了3岁左右,其性格已经有所显露了。


因此,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非常重要,这个时期,很多事情的影响都能够改变孩子的性格。


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孩子若受到伤害、暴力以及其他的障碍,他的个性发展就会出现某些偏离。


也就是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障碍”阻碍了孩子性格的正常发展。



假如孩子在0-3岁时期形成的缺陷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那么这些缺陷就会保留下来,对其今后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一般而言,3岁前孩子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主要分为两种典型特征,需要父母引起重视。


一种是比较强壮的孩子,这类孩子一般有较强的占有欲、自私、爱抢别人的东西。


他们的行为缺乏目的性,注意力很难集中,双手的活动不太协调;


喜欢大喊大叫,经常打扰别人,他们的典型特征就是不服从命令。


第二种情况是比较弱小怯弱的孩子,他们表现得被动、退缩,喜欢通过哭来诉求他人的帮助,依赖成人。


面对这两种性格上有些缺陷的孩子,第一种情况的孩子,父母可能会采取严加管教;


以父母的权威压制孩子,有的甚至会采取打、骂等方法,以解决孩子表现出的“问题”。



事实上,如果父母采取这样的方法,只会使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到最后父母们没有任何办法了,也只好对孩子放任自流。


相比第一种情况,很多家长都比较喜欢第二种孩子,因为他们听话,不惹事,是父母喜欢的好孩子。


然而,这类孩子会依赖父母,时间久了,父母们就会发现这些孩子会表现得迟钝,运动、说话等都比其他孩子慢半拍。

 

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是,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大多是由于成人对儿童活动的错误做法造成的。


那么,孩子出现的这些性格上的缺陷,还能修正吗?




第二个黄金期:

3-6岁性格修正弥补期


蒙台梭利博士提到,假如孩子的性格缺陷是出生后形成的,那么在3-6岁可以治愈。


因为3-6岁是孩子性格调试与修正最佳时期。


就读儿童之家的家长都会发现,在入园前老师都会对孩子的状况进行了解与记录;


比如生理状况、是否有遗传病等,通过问卷等形式对孩子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这样孩子入园之后,表现出来的一些类似怪异顽皮的特征,老师们能根据孩子的现状,追根溯源,给予孩子更好的帮助和纠正。


如果孩子有类似表现行为,该如何进行引导呢?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孩子们能够自由、自发地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些工作能够滋养他们饥饿很久的心灵。


想要孩子修正那些看似怪异、顽皮的行为,就要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蒙氏教具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工作兴趣,而一旦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他们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


乐此不疲、不厌其烦,很专注地做完一个工作,再做下一个工作。


依靠兴趣的指引,达到专注工作的程度,孩子们身上那些消极的症状就会一个个地消失。


他们变得有秩序了,被动的、喜欢捣乱的孩子变成了喜欢协助他人的人了。



所以,那些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消极性格,并非是孩子的本性;


这些性格上的缺陷是由不适宜的环境造成的。


最好的家庭教育,

父母为孩子做这两件事


对于性格上有缺陷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蒙台梭利博士给出了几点建议。


1、 创设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


父母要为孩子创建一个有趣的生活环境,并且不要给孩子提供太多不必要的帮助。


如果孩子想自己做某件事情,父母就不要打扰他,更不要替代他去做。


假如环境适合孩子的生长需求,他就会被环境中的事物吸引,就能自主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这会让他偏离的性格回到正轨,性格趋于稳定和正常发展。


孩子的正常和不正常怎么来看待呢?



正常的特征会表现出如集中精力、喜欢工作、有纪律、容易与人相处等;


不正常的特征如任性、胆怯、叛逆等。


这也是蒙台梭利教学中提到的“正常化”的概念,是蒙台梭利博士在教育实验过程中得到的重要结论。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为孩子提供能自由做事的环境,让孩子在环境中自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能够纠正孩子出现的行为偏差。


因此,孩子若要获得正常发展,就必须专注于工作。


唯有工作才能够满足孩子内心和兴趣需要,唤起孩子在工作上的注意力。


2、 爱与接纳。


对于性格有缺陷的孩子来说,性格缺陷问题不能通过道德教育来解决,成人的说教、威胁、利诱对孩子都是没有用的。


换句话说,孩子的性格不是成人来教授或塑造的,对于性格的塑造,我们成人只能为孩子提供一些帮助或引导。



当你发现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作为父母,都应当在第一时间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就如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小哪吒,即使别人再怎么讨厌他,他还是受到父母的支持和呵护。


不断倾听孩子,给予陪伴,正是在这样的呵护之下,原本注定成魔的哪吒,爆发出巨大的潜力,实现了逆天改命。


心理学家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无条件的爱。


不管他是什么样子,或者做了什么样的事情,都是值得被爱的。



作为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


我愿意接纳这样的你,无论你做了什么,变成什么样,你永远都是我最亲爱的孩子。

2023-04
19

我们常说“心灵手巧,手巧心更灵”,越是聪明的孩子,他们的动手能力就越强。


就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的确如此,加拿大神经外科医师彭菲尔德,经过多年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双手在大脑皮层对应的控制区很大。


换句话说,手与五指在大脑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大脑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


图片


这就意味着,双手的动作越精细、操作程度越复杂,在大脑皮层所占的面积就越大。


如果你发现孩子的小手很灵活,那么恭喜你,这预示着孩子大脑发育的很好。


越是聪明的孩子,越是会在手上有所信号。


孩子手部能力发展特点


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孩子手部能力发展特点,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孩子锻炼手部能力。


如果你仔细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就会发现,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一般会有“握拳”的动作。


慢慢地孩子学会了有意识地用手抓,等到他会坐起来的时候,喜欢用手扔东西;


学会走路的时候,喜欢用小手抓、对捏细小物体…


孩子的小手动作发展就是这么神奇,我们成人是用双手来做大脑发出的具体指令,而孩子的双手是他们用来感知周围的世界。


当孩子的小手变得越来越灵活的时候,这也表明孩子的智力发展越来越好。


图片


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曾经指出:“儿童发展自我,必须通过自身的运动和双手的活动才能实现。”


孩子双手的动作发展,主要体现在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而这个发展也是具有阶段性特点。


1-3个月的婴幼儿,小手可以握成拳头,会无意识地挥舞手臂。


4-8个月婴儿,可以将物品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会玩弄手中的物品。


8-12个月幼儿,可以抓起、捏起物品,并用手中的物品进行敲打,能够将物品从箱子里放进和拿出。


1-2岁的孩子,双手会越来越灵活。他们可以有意识地涂鸦,会抓起勺子舀食物吃,可以用剪刀剪纸等。


可以说,孩子双手精细动作发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孩子智力发展水平。


图片


因此,精细动作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弄脏衣服,或者担心孩子摸这摸那不卫生而限制孩子探索的欲望。


当你限制了孩子动手的欲望,其实也在影响了孩子大脑的发育。



孩子聪明与否,

关键在于手的锻炼够不够


人的大脑一直在发展,一直在变化,孩子从刚出生到1岁,是其智力发育最快的时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每天几乎以1000毫克的速度增长,比他刚出生时的大脑发育增长了175%之多。


大脑发育进入爆炸式增长时期。


到了3岁,孩子大脑发育已经接近成人的80%-90%;


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成人大脑的水平。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大约有140万亿个脑细胞,每个人相差不多。


但是脑细胞的使用率却不同,就连最聪明的爱因斯坦脑细胞使用也不超过5%


图片


神经学家在测量脑细胞使用率的时候,会看有多少脑细胞上面有“突触”;


突触是连接脑细胞的神经节点,也叫神经元。


突触越多,说明脑细胞的使用率越高;突触越少,脑细胞的使用率越低。


科学家发现,大脑突触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就是0-6岁时期,其中0-3岁的孩子脑突触增长最快。


图片


脑突触是靠外界刺激来形成的,若我们能在孩子小的时候,抓住机会,让孩子不断地通过双手探索、思考,那么孩子的大脑就会得到相应开发。


因此,3岁前,父母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手部精细动作,孩子双手得到发展可以促使大脑神经得到发育。


图片



3个方法,让孩子双手越用越灵活


孩子每一次用双手进行探索,都在刺激大脑神经元连接,这种连接与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换句话说,孩子的手指越灵活,认知能力就越强,大脑也就越聪明。


孩子手指灵活这么重要,那么怎么帮助孩子锻炼手指,让孩子更聪明呢?

 

1、三指捏、五指抓,手指越来越灵活。

 

蒙台梭利博士说:


“手的灵巧程度取决于孩子大脑的发展程度,就好像历史的曙光与社会文明的发展相联系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所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积累的生活经验也就变多。


这些经验提升了孩子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体现在生活中,自然就越来越聪明。

 

图片


在蒙台梭利教学中,幼儿动作的发展会遵循两条发展路线,即手的发展和保持平衡能力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幼儿园,孩子们会从日常生活开始,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动作发展。


如日常生活中的三指捏、五指抓、夹、穿、缝、舀、编织等工作,都在发展孩子手部肌肉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比如蒙氏日常工作“夹的工作”,这项工作夹子、容器和夹取的物品都是控制这项工作难度和保持幼儿操作兴趣的重点。


投放不同的夹取物品,难度就不同,孩子需要通过学会用拇指、食指、中指协调持物,控制小肌肉的力量,夹住物品。


家长们也可以在生活中,利用家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让孩子有意识地进行抓、捏、舀、夹、剪等基本动作练习。

 

图片


2、玩沙和玩水,发展孩子感知觉。

 

从心理学上来看,玩沙和玩水的游戏,对促进孩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首先,玩沙子和水可以发展孩子的感知觉。


沙子和水都是无形的,可以随着孩子的喜好而随意变化。


当沙子和水从孩子的小手中流过,可以给他带来特别的感官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