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除了习惯,还是习惯

时间:2025-04-27   浏览次数:31次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这句话,可谓妇孺皆知。

教育没有那么复杂,除了习惯,还是习惯,习惯定终生!

图片

图片

好习惯难养,坏习惯易成。

这是大家在生活中都能体会到的。

我读初中时住校,流行功夫片,与一个同学约定,早上4:00到学校后山的树林里练习电影片里的那些动作。

那时候,学校管理没有这么严,教学楼后面有个小豁口可以出去。

但这种做法,受到种种条件限制,更别说养成习惯。过了两天,就喊停了。

有组织有纪律的,可能会好一些,比如早起教室里读书,有点名有考勤,一开始总是困难重重,但老师抓得紧,还是能形成习惯的。

可要是养成了赖床的习惯,那可太容易了,每天多睡几分钟,不知不觉就可能错过了美好的清晨时光。

可谓“好样难学,不好样好学”,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要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平均需要 66 天,而坏习惯可能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扎根。

图片

图片

习惯养成,往往需要借助外力。

孩子小的时候自律性差,这时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就至关重要。

一位孩子就读斯坦福的家长介绍,为了让孩子小时候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晚上都会抽出半小时和孩子一起看书,从最初的亲子共读,到孩子自己主动阅读。这个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就是那股推动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外力。

学校里,老师通过制定班级规则,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等,这些都是借助外力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的体现。

这种外力越早介入越好,往往带有强制性,习惯成自然了,会受益终生。

不管男女老小,人都是自然趋向舒适的。要改变,必定要付出艰辛的代价

有些大人在孩子小时舍不得改变,到大了形成恶习,就很难改变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当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些先天习气,非常难改变,那另当别论。

图片

图片

良好氛围对习惯养成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在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孩子更容易爱上阅读;

在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班级,学生也会更有学习的动力。

古有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孟子成为一代大儒。

由此可见,氛围对习惯养成,进而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

我小时候生活的农村对知识分子非常敬重,比如写对联,乡亲父老坐在一起闲聊往往会评价谁的毛笔字写得好,村子里谁最出色。

耳濡目染之下,当时我们这些小孩子对写毛笔字也非常注重。一天15分钟的午自习,我们练字都练得非常认真,还时常参加乡里区里写字比赛获奖。字写得好,成了学习优秀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