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家长要注意这10个细节

时间:2025-04-27   浏览次数:33次

找到让孩子帮助你的方式,例如做饭时,可以让他(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把勺子递给你、把餐盘放到桌上等,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也要尽一份力。


12

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当孩子与别人产生矛盾时,教他(她)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想想对方为什么如此做事说话,能解开孩子心中的很多困惑。


13

让孩子明白人人都有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是人的天性,告诉孩子不用事事计较,原谅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一份好心情。


14

鼓励孩子“纳新”

父母要引导和鼓励孩子尝试改变,让他(她)喜欢并乐意接受新生事物,同时也要学会承受事物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变化。


15

让孩子有安全感

当孩子想从你这里获得安慰时,不要推开他(她)。因为当孩子不断感受到爱和支持时,就会更自信、更独立。


16

让孩子与同伴多交往

宽容,是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孩子能理解别人的“不同”,才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体会宽容带来的快乐。


17

鼓励孩子适当“冒险”

爬小土坡,跳小水坑,尝试把秋千荡得更高……让孩子在这些不会造成太大伤害的“冒险”中突破自己。家长如果还是很担心,暗暗保护就好。


18

不要给孩子过度保护

关心、爱护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如果“过度保护”就容易剥夺了孩子探索的乐趣,也容易让他(她)变得更加神经敏感,胆小怕事。


19

不要过分严厉

孩子犯错时,家长需要进行教育,但要把握分寸并注意言行。长期生活在暴怒、斥责、谩骂环境中的孩子,很容易学习父母的“暴力言行”。


20

别随便吓唬孩子

假如父母总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孩子可能会当真,以为最信赖的人不要自己了,内心缺乏安全感,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怀疑。


21

帮孩子制定规则并执行

跟孩子一起设立合理的规则,其他成员执行时,尽量行为一致,保持公正。遇到特殊情况需放松要求时,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你理解他(她)的感受,但不是“投降”。


22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比如,跟孩子约定出去玩的时间,约定时间内可尽情玩耍;一旦时间到了,就要提醒他(她)自觉停止。


23

适当给孩子奖励

要求孩子达到某个目标时,想办法把你提的要求和孩子自己的需求联系起来,给孩子一个动力,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完成,切记不是直接用物质去“利诱”孩子。


24

通过游戏训练专注力

情境模拟游戏能锻炼孩子的自控力,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拟在商店、学校等场景,一旦孩子走神,就要提醒他(她)回到角色中来继续完成任务。


25

培养正确的理财观

给孩子讲讲或带孩子看看自己的工作情形,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同时让他们懂得只有劳动才有收获。父母应从小给孩子足够的探索金钱的空间,让其通过“练习”,体会出何为“好的消费习惯”,磨炼出理财的能力。


26

家长偶尔要适当“示弱”

想让孩子得到快速成长,各方面都更趋于完善,父母不但要会教、善教,更要在适当的时候“示弱”。这其实是另一种推动孩子成长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与主动性。


27

故意让孩子单独出面

给孩子单独上阵的机会,使他(她)敢于在任何时候表现自己,与别人相处时,不再羞涩、害怕。比如,独自尝试去购买商品,让孩子负责迎接并招待客人等。


28

正确对待交往冲突

孩子间起争执,家长不要急着替孩子去解决。适当引导,让孩子们自己进行交涉。经历过几次之后,孩子就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也能用友好的语气对待朋友了。


29

教孩子正确对待输赢

和孩子下棋、玩游戏时,总是想办法让孩子获胜。其实,这样做只会使孩子变得无法接受失败,当他(她)真正遇到挫折时,便会一蹶不振。


30

鼓励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尝试,但随意性也强,做事容易虎头蛇尾。交给孩子的事,哪怕再小,家长也要监督,让孩子做到持之以恒。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想要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也要把握好教育、培养孩子的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