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这件事虽然稀松平常,但也能窥见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如何。孩子的一举一动的素养,就体现在这一蔬一饭之间。
——派妈
为什么为家里操劳半辈子,所有吃喝都先顾孩子的父母,能养出不孝顺的孩子?
你可能觉得是孩子天性如此,其实不然。
所有的孩子从出生起就是一张白纸,你给他什么样的教育,他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果必有因,如果你的孩子不孝顺,多半原因还是在于父母。
就拿吃饭来说,假如你从一开始上菜时,就给孩子特殊照顾,这就是错误的开始。

1
饭桌上的规矩乱了,毁了孩子
大多数的父母在吃饭时,都犯了很严重的错误。
比如你还在做饭时,就叫孩子开始吃饭,你在炒菜时,他在吃;等你出来一看,好吃的菜都没了,剩下一片狼藉。
虽然你心里不会有什么想法,但孩子的品性可见一斑。
再如你上菜时,把好的菜放在孩子面前,而不是长辈面前,这就在暗示孩子,好东西都是属于你的,孩子不自私才怪。
中国家长已经习惯了,把餐桌上所有好的东西留给孩子,给孩子特殊照顾,仿佛不这样做,自己就不爱孩子。
由来已久的习惯,反而惯坏了孩子,导致他没规矩,不懂得分享。
卢勤说,
一个家庭,假如在饭桌上菜时家长摆错了位置,将来就没有你的位置。
2
吃饭事小,规矩事大
饭桌上的事情,虽然小,却能反映出很多东西,正如露珠虽小,却映射出世界的虹霓万千。
孩子在餐桌上的贪吃事小,但规矩事大。如果规矩坏了,那孩子什么规矩能遵守?
古人从很小就开始教导子女规矩,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现在的父母越来越不看重规矩,不孝顺的子女也越来越多了。
大多数父母喜欢口头教育,却难做到真正的教化,让孩子真正地去体会规矩。
比如孩子把手中的糖给你,你很高兴地说:“宝贝真棒,你自己吃就可以了”,拒绝了孩子的一番“好意”。
很可能你的拒绝会让孩子认为,妈妈不需要,那我下次就不给了;或者下次给也只是为了得到你的夸奖,装装样子。
有些规矩如果不让孩子遵守,那他会觉得没必要。
所以,上菜时,要把好菜放在长辈面前;长辈没动筷子前,孩子不能动筷子;全家人没齐时也不能动筷子。
这件事情虽小,却让孩子知道,尊敬和孝顺长辈是必须要做的事。

3
孩子孝不孝顺,看他怎么吃饭
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品,跟他吃顿饭就知道了。
如果一个孩子吃饭时喜欢挑来跳去,吃饭很大声,看到自己喜欢的菜,巴不得全放在自己碗里,碗里还有剩菜时,又去夹一筷子...
说明这样的孩子有失教养,还是个自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