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育没有错,就是太着急

时间:2021-12-15   浏览次数:378次

前段时间和闺蜜聊天的时候,她说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她家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古诗词,当时小区其他孩子都在外面玩耍,可是她看着有一部分孩子在两岁多的时候就会背诗词,所以也就要求自家孩子背。


孩子还不到三岁的时候,朋友就急匆匆地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希望孩子能够和其他孩子一起成长,在朋友看来,这也算得上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现在孩子六岁了,读小学一年级,刚开始成绩很不错,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五,但是孩子的业余时间很少,全被兴趣班占满了。


这件事的起因是朋友听说了同班的很多同学都报了各类的兴趣班,她也就给孩子也报几个兴趣班,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但是顾此失彼,兴趣班没有多大的效果,成绩反倒下降了。


朋友说,自己也不想让孩子这么累,孩子上这么多辅导班、兴趣班,自己的经济压力也很大,但是看到周边年纪相仿的孩子,都是如此,自己没有办法不焦虑。


毕竟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万一现在不让孩子学,落后了,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

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脚踏实地的做事,但是在培养孩子之时却选择了快节奏。


但这种节奏不是所有人都跟得上的,尤其是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儿童教育本身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快乐和成长。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心急,要“慢工出细活”。


培养孩子就像牵着蜗牛散步,放慢脚步才能教出优秀的孩子。


01

为人父母是一种修炼



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快4岁的嗯哼大王还没有上幼儿园,只因为霍思燕看过一本书,说晚上一年幼儿园对孩子好。


霍思燕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来到人世间怎么能跟别人同样的要求他?作为母亲,我时刻告诉自己,要很认真很细心的来观察自己的孩子,他想要什么?他缺什么?他的感受是什么?首先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是最重要的。其它孩子很快就学会吃饭了,但有的孩子就是发育的慢,拿不动筷子和勺子,要允许自己的孩子的脚步比别人慢。不要太着急。”



所以,教育需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性,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和差异进行精细化教育,让教育真正地慢下来。


大部分孩子的"想象力"都是被父母磨灭的。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对于现在的生活,兴趣正浓厚,而教育者偏要用预言将来的教育方法,实在是一件最不合自然、最反乎常理的事。”


当我们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对这个世界自发的好奇心就无处存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无法得到释放,最终孩子可能成为了我们想要的模样,但却唯独失去了自己。


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了“空心病”,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在《亲爱的安德烈》中,龙应台记录了这样一段话。


有一天,儿子安德烈跟她说:“妈妈,你得接受我以后会是一个很平庸的人,不像你和爸爸一样拥有博士学位,做很平常的工作,挣的钱也不多,不会受太多人尊重。”


于是,龙应台跟儿子分享了提摩的故事。


提摩从小喜欢画画,但在讲究竞争和排名的教育体系里,画画并不是一件高大上的事儿。于是,提摩一会儿做外语翻译,一会儿做锁匠,一会儿做木工。这么不专心,毕业就找不到工作。


当年他失业时只有18岁,今天他41岁了,仍然失业,仍然只能和他母亲住在一起,没有结婚生子。


最后,龙应台告诉儿子:“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父母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唯恐他们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唯恐因为自己的关注不够而耽误了孩子的大好前程。


但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美其名曰为孩子好的教育只会让孩子身心疲惫。孩子有属于自己选择的权利,爱是自由,而非绑架。

当我们给予孩子自由,并不意味着事事顺从孩子的意愿。没有规则的自由是放任,没有自由的规则是遏制。规则和自由只有搭配好了,才更利于成长。


孩子人生的前十年,是天赋开发的黄金期,也是心智模糊期,这时候父母多逼一把,他长大后会多感激你。


在《歌手》中,刘欢的妻女来到现场为他加油打气。面对记者的采访,刘欢有些遗憾地说:“我有些后悔小时候没强迫女儿学琴,因为她的音乐感悟力特别好,有时候还会给我们挑刺。但我和太太以前坚持‘快乐教育’,不想强迫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现在觉得有点后悔,她真的感悟力特别好,记忆力也特别好......”


与之相反的是刘宪华。小时候的他并不是特别喜爱拉小提琴,直到十一二岁时,他都不理解为什么父母逼着他学琴。后来,他参加了第一个比赛,从那之后,他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回想这段经历,刘宪华只有对父母深深的感谢。因为他们的坚持,让一个孩子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幼儿的发展需要成人因势利导,有时等一等,有时推一推,有时冷静地观察、分析,提供必要的支持。


教育是一门慢艺术,而教育孩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孩子不可能一下子长大成人,就像不能拔苗助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不能有快速通道。


孩子就像一颗发芽的种子,需要父母细心培养,只有精心呵护,耐心等待,孩子最终才能成长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