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0 浏览次数:40次
没有采用“教育是什么”而采用“什么是教育”问题表述,源于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教育”这一词被如此普遍使用,上到国家政策、文献著作、下到寻常百姓家的家常话:要好好教育教育孩子。我们对“教育”一词如此耳熟能详,以至于我们如果要真对“教育”进行定义,需要采用“什么是教育”进行发问,我们再不能像第一次听到“教育”一词,未经思考,上去就问教育,教育是什么呢?这多少对“教育”缺乏审慎的思考和严肃的尊重,因而我们需要在诸多话语体系中再次追问:什么是教育?
已有对教育概念的学术研究,有以下理路:一直接阐释说,即运用社会科学理论给出教育的定义,例如有的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给出教育的种属性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的从哲学角度得出教育有两种,一是要已经完成的结果的实体论,二是教育是一种正在进行的过程的现象论。除直接阐释教育定义,还有从元教育分析教育定义的分类标准,例如较为经典的谢弗勒教育定义分类。而随着学者们对教育本质的不断深入探索与分析,有一种较为强的理论提出,人们不可能得出一个一劳永逸、一锤定音的教育概念,反而我们需要对教育要有开放性的认知,即要基于个人的生命经历、生活实践对教育给出定义。
基于此,我认为教育是一种获得幸福的过程。教育是一个动词,是正在进行中的活动,作为动词的教育,具有行为实施的对象:他人与自我。在行为实施于他人时,行为实施者与行为实施的对象,是一种双主体共在、共同感受幸福的过程。例如,和学生谈话时,我始终将理解二字放在心中,理解学生的困境、理解学生的生命力。发现理解二字能更好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行为施予自我时,我认为是一种探索自我生活理论的过程。延伸至以下话语:一个人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找到自己的理论,为自己的生活立法时,他就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局限而感到痛苦。这种痛苦和身在囹圄是一样的。思想要有像肖申克一样的意志品质才行。因而,建立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需要严肃、认真、活泼、轻快的思想,需要在阅读、写作、体验、感受生活中勇敢前行。
Copyright 2023少年文武堂版权所有本站关键词:国内夏冬令营、国际夏冬令营、假日亲子营、团队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