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辅导作业发火致右手骨折!从小培养好习惯,是孩子将来自律的关键 | 精选

时间:2021-05-29   浏览次数:406次



前阵子,一位爸爸教育孩子时又“出事”了。

原来,那天爸爸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突然发起火来,愤怒之下一拳打在桌子上,却因失手导致右手骨折。
他说:

孩子玩手机,做作业拖拖拉拉不听话,说的话他又不听,他做他的,我就很气愤,就想打人。


一拳打在他的身上,他肯定受不住,气没地出,就想发出来,就一下打在了桌子上。


写作业磨蹭、要靠家长吼才会自觉,学习效率低,是很多孩子的通病。
明明半个小时就能写完的作业,结果一个小时都写不完,不仅写得慢,还不专心。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背后反映了一个最真实的问题:
孩子没有好习惯、缺少自律,才会拖拉、磨蹭、不专心,不管喊多少遍都不管用。
训子千遍,不如教孩子一个好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才是孩子将来自律的关键。


好习惯,是拉开孩子差距的关键

高考优秀考生小谢的爸爸被问到孩子的学习秘诀时,说:“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重要。
她的习惯有多好?
她每天九点半之前必须睡觉,这个习惯从小时候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
从一岁开始,父母就让她读绘本、幼儿画报。
爸爸说:“小时候她看不懂,我们就读给她听,她主要看图。慢慢地,她自己看了给我们讲出来。”
讲着讲着,她便爱上了阅读。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就要求她独立完成作业,他们从来不辅导,只负责检查。
妈妈告诉她:“做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学习和玩都要一心一意。
因此,她从小就养成了独立学习的习惯,学习上从不依赖父母,还特别专注。
妈妈还给她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不懂就问”,所以她常常因为一个问题不停地追问老师,直到彻底弄懂。
正是这些从小培养的好习惯,才成就了她的好成绩。
人生的结果,是无数习惯的总和;它会无形中让孩子把优秀刻进骨子里。
如果没有好习惯,孩子便很难克制自己的欲望,然后不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孩子生命中的每一次“松懈”,都会成为他们的平庸的源头;
而每一个好习惯,都是通往优秀路上的助推器。
好习惯才是一个孩子最大的软实力。


从小培养好习惯

是孩子将来自律的开端

有一句话这样说:“教育路上,千万别指望孩子自觉。”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他们缺乏自觉性,很难坚持一件事情。
在孩子习惯还没有定型时,需要父母的“他律”来帮孩子自我完善,这是让孩子走向自律的“开关”。
在综艺节目《新生日记》中,“铁血虎妈”刘璇的教育方式曾引发争议。
她规定儿子每天只能看15分钟的动画片,其余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儿子每天要做的事:写字、看书、画画、学习英语。
在生活上刘璇也是严格要求儿子:一定要早睡早起,吃饭时不准刨饭、碗筷要轻拿轻放、连刷牙都必须保持绅士…
很多人都说刘璇对儿子太严苛了,毕竟他才四岁。

但她说:

孩子小时候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只有控制好了,以后才能更好地自觉。

董卿就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父亲从小对她的培养。
刚开始识字时,父亲督促她每天抄成语、古诗,然后再背下来。
上中学后,父亲每天都会给她书单,规定她必须读完多少名著。
父亲的严格监督,让董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
直到现在,不管多累,她每天都会坚持读一到两个小时的书。
图片
没有一个孩子的优秀是一蹴而就的,他们成功背后,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那些咬紧牙关背后的自律,都是父母陪着孩子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得来的习惯。
它会成为孩子人生的垫脚石,一旦养成受益终生。

图片

孩子的自律,从这三种好习惯开始

长久坚持的习惯,让自律的孩子即使身处平庸之中,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脱颖而出。
尤其是这三种习惯,一定要尽早让孩子养成。
1. 阅读习惯
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确实,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是他的学习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6岁前是儿童阅读的黄金期。
特别是3-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飞速发展,接受新鲜事物最迅速。
这时候抓住孩子的阅读兴趣,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2. 运动习惯
脑科学家解释过,运动会刺激身体分泌多种积极物质。
它是对人的毅力和心灵磨练的考验。
长沙有一位爸爸给9岁的儿子制定了这样的要求:每天必须要有足够的户外运动。在父亲的培养下,小男孩学会了攀岩、滑雪、划艇等运动。
过程很苦,但他从不喊累,他说:我想要把它学好,因为越难走的路,才会通向最美的日出。
运动带给孩子的不止是健康,还会给到孩子这些:克服困难的意志、把输赢看得更淡、心态会更成熟、社交能力都会提高。
把运动当成孩子的习惯,会让孩子有你想象不到的韧劲。
3. 规律作息和管理时间的习惯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和效率。
孩子的时间管理越好,做事情就越专注,这样的孩子更有计划、更有责任心。
让他明白“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未来做事情才会更严谨。
但在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之前,要规范他的作息,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然而,6岁的孩子对时间几乎没有概念。
心理学发现:
孩子两岁半到三岁,时间观念才发展;
到了6岁,大部分孩子仍然不认识表,对于具体的时间长短没有任何概念;
直到8岁以后,才有了一点时间概念,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所以,父母提早培养孩子规范的作息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快乐孩子的7个习惯》中提到:

做事要分主次,先工作后娱乐;


不该做的事勇于说“不”,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时间;


学会制定优先级,做日程表,并计划执行;


对自己有纪律,做事井井有条。

父母可以根据这样的原则帮孩子规范作息,让孩子养成列清单、看时间表的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控时间。
只有掌控了时间,孩子将来才可以掌控人生。
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