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6 浏览次数:421次
不久前和一位朋友交流时,他说:
父母管孩子,是出于爱和责任,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规范言行,明确是非,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未来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但许多家长在管孩子这件事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他们普遍反映孩子特别难管,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有效应对孩子表现出的各种难题。
最典型的有:
难管的孩子不是生来如此,跟家长平时的教养方式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下面这4件事,会让孩子越来越难管——
孩子小时候,溺爱纵容
孩子0-6岁阶段,好奇心和探索欲最旺盛,他们还没有“界限”这个概念,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他们会用各种方式来试探,根据大人的反应来判断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这段时期,如果家长重视规则教育,早早地帮助孩子明确行为的界限,言行有规矩,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思维、性格会得到正向发展,以后家长管起来会更容易。
然而在有些家庭中,家长从小对孩子宠爱无度,百依百顺,做错事了也不管,认为孩子大了再管也不迟。
殊不知,从小被家里人惯着,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孩子,全能自恋心理会越来越膨胀,以为整个世界都围着自己转,性格上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霸道、蛮横。
随着他的成长,性格上的特点也会逐渐放大,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再管起来就更难了。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指出,2岁左右的孩子进入了规则的敏感期,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规则。
也就是说,从孩子2岁左右开始,家长就应当规范孩子的言行,比如打人、说脏话、长辈说话爱插话、公众场合疯跑吵闹······
0-6岁阶段,也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孩子可塑性最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家长应该把握好这段时期,尽早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在重要的事情上立下规矩,和孩子坚定执行,比如,餐桌上的规矩:吃饭时坐在餐桌旁,不许乱走动、看电视;早睡早起,养成规律作息;爱干净、讲卫生、用完东西放回原处······
从小把规则意识植入孩子心中、并引导他坚持好习惯,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家长将来也会省心很多。
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很多家长管孩子,重点都放在了“管”这个动作上,忽视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孩子不听话就发脾气、大吼大叫,跟孩子说话态度强硬、冷嘲热讽,慢慢的,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管孩子,孩子只会更加不配合。
还有些家长平时工作忙,很少陪伴孩子,亲子之间缺少交流和互动,好不容易有空了,就询问孩子的学习,教训孩子,讲大道理。
当家长没有付出情感,亲子之间缺乏依恋,教育也会以失败告终。
《变形记》中,有一个16岁男孩吴新颖,跟妈妈的关系非常紧张。
妈妈对他可以说是百依百顺,甚至有些讨好,但他完全不领情,还常常表现出对妈妈的厌烦。
妈妈给他买最爱的糖葫芦,他不耐烦地推开;全家一起合影,妈妈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他愤怒拒绝。
节目播到后来才知道,吴新颖的童年时期,父母并没有花太多心思陪伴和关爱他。
男孩表现出的逃离、叛逆、不服管的背后,隐藏的是亲子依恋关系的缺位。
父母与孩子,是先有关系,后有教育,缺乏温度的管教,只会把孩子推向对立面。
只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基础,孩子才会从内心里爱父母、认同父母,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育。
亲子关系和谐,孩子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内心充满安全感,能够自信、勇敢地探索世界、发展自我。
当发现孩子越来越难管,家长可以反思一下亲子关系的质量,先把重心放在修复和维系亲子关系上来。
保证和孩子的相处时间,注意亲子互动、沟通的质量,平等、尊重地对待孩子,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多给予孩子爱和关心。
家长维系好亲子之间的心理纽带,才能拥有引导孩子的力量。
Copyright 2023少年文武堂版权所有本站关键词:国内夏冬令营、国际夏冬令营、假日亲子营、团队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