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 浏览次数:410次
“为什么和父母诉苦会得到双倍痛苦?”
“她是我妈呀,她不知道我会难受的吗?”
在最近热播的《三悦有了新工作》中,当女主三悦无奈不解地向朋友倾诉的一幕,也戳中了屏幕外无数人的内心。
剧中,三悦因为找工作屡屡受挫,心情十分不好。
妈妈一大早起来做了她爱吃的饭,本意是想让三悦振作起来,但说出口的话却变成了这样:
“脑子不好使,脾气还差,成天哭丧着脸,也不冲人笑一个,活该选不上你。”
当三悦沉默不语低头吃饭时,妈妈又开始阴阳怪气: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光长个不长心眼,吃屎你也赶不上热乎的。”
原本想从妈妈这得到安慰的三悦,被这些羞辱否定的话慢慢封上心门, 一度颓废到失去信心:
“我觉得我的人生一开始就是错的,他们就不该生我。”
当母女俩又一次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后,三悦背着行李,来到天桥。
想起妈妈的句句辱骂,打击和责备,一度想要跳桥自杀。
都说戏剧来源于生活,现实中,多少父母都像三悦妈妈这样,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却选择用打击羞辱的话企图激励他们,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
否定打压,是一场漫长的精神凌迟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视频。
一个女孩准备在妈妈生日这天给她一个惊喜,于是在生日这天,她用小提琴演奏了一首生日快乐歌。
但接下来的一幕,却把女孩的热情全部浇灭了。只见妈妈听完曲子淡漠地点评道:
“你可以拉得更好的”
女孩感到非常气愤,她以为妈妈会对这份礼物感到惊喜 ,至少是感谢,没想到却得到这样的回应,而接下来妈妈的话更加令人窒息:
“如果是真的想拉给我听,就不应该拉成这样。”
“你要做到最好中的最好!”
一场生日的惊喜,最终变成了女孩的一场噩梦。
很多人不理解这位妈妈,说句谢谢,我很喜欢,你很棒,有这么难吗?
但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害怕孩子会因为表扬与赞美而“飘”了,于是就习惯用否定打压的方式给他们泼点凉水,希望他们能鼓起劲而更加努力。
可是他们都错了,因为这完全是大人的思维,所谓的逆境成长。
但大多数孩子都没有那么坚强,那些否定打击的话语不会让他们成长,只会造成伤害,变得自卑,懦弱,一生无法与之和解。
《凉子访谈录》中,一位受访者讲述了她和妈妈之间的故事。
上学时,她的成绩一直不上不下,达不到妈妈的要求。
但一次数学考试,她罕见地考出了117分的成绩。
当她兴奋地把跑回家告诉妈妈时,却只得到了一句冷漠的反问:“还差三分呢?”
这件事给了她很大的冲击,以致于年近中年时,她仍然记得那时的崩溃。
在这种否定打击的教育下,她的性格也受到影响,没有勇气反抗老板的PUA,总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是个废物……一度陷入抑郁的状态。
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每一句否定打击都在心底扎了根,渐渐他们开始自我否定,变得敏感自卑。
而这种自卑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原生自卑”。
这种自卑感, 哪怕他们长大后事业有成,哪怕做得再完美,也始终无法填补内心的黑洞。
父母的认可,是孩子成长的原动力
曾看过这样一段发生在日本的街头采访。
主持人问身边的孩子,你知道的最脏的日本话是什么?
一个男孩说:“你绝对就不行!”
在他看来,这句话的杀伤力不输于别的骂人的话,因为它会摧毁一个孩子的信心和梦想。
如果这句话来源于父母,那更是伤害力倍增。
“一个在自由和肯定中长大的孩子,他内在的生命力量良好生长,使他有力量把握自己,获得了支配自己的自由。”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在成长过程中被给予足够自由和肯定,也才有机会茁壮成长。
这便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积极权威期待。
也就是说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变得优秀,那么就去认可鼓励他。
放到教育中,同样如此。
Copyright 2023少年文武堂版权所有本站关键词:国内夏冬令营、国际夏冬令营、假日亲子营、团队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