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2020-03
09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进步,“竞争”不仅充斥着普通成年人的生活工作当中,学龄儿童甚至刚出生的宝宝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从小各种竞赛班补习班就被热心的爸妈安排的妥妥帖帖满满当当...有的时候小她在想,我要是晚生几年,是不是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了?

所以在这个前提下,为孩子提前存下一份未来生活的资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虽然大富大贵没法保证,但是基本的教育经费是一定要可靠的保障到位,起码输在起跑线上是中国家长们最不愿接受的情况。

所以今天小她也就着重讲讲当下给孩子攒钱的主流途径之一——商业教育金的那些事儿。

何为教育金?

咱们平常讲的教育金,主要是指商业理财险当中的教育金保险。

针对少年儿童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教育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险金,是一种储蓄型保险。

简单点来说就是你每年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用,孩子到入中学、大学的时候这笔钱就可以提取,相当于给孩子准备的一份定期储蓄。

其实就是给孩子的未来教育提前储备好资金,把现在的钱放到以后花。

根据领取时间不同分为教育金、婚嫁金、养老金等等。

为何准备教育金?

原因在于一个字:钱!

尚在婴幼儿阶段的:奶粉、纸尿裤、保姆、幼儿早教班、出外游玩等等就需要30万元左右。

小学中学高中阶段:餐费、兴趣班、书报费、置装费,公办不择校的基础下,各项花费起码也在30万元左右。

大学阶段:4年学杂费加生活费15万元左右,这还不算留学、技能培训等其他支出费用。

教育金优缺点

教育金主要解决的是以下三个风险:攒不下钱的风险,投资损失的风险以及收入丧失的风险。

教育金保险的强制储蓄性导致这笔费用短期不能提前支取,资金流动性较差。

早期退保只能够退出现金价值,可能本金会受到损失。

所以说在投保前一定要看清相关事宜,是否和自身情况符合。

有不少宝妈宝爸看中了教育金带有“保费豁免”的功能,万一父母出事,孩子起码到了年龄还可以领钱。

但是教育金豁免的金额毕竟较少,因此还不如大人们购买“定期寿险”,如果出现意外事故导致身故或全残,可立刻赔付给家人相对多的金额。

哪类人群适合给孩子配置教育金?

1.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且现金流少的家庭

首先关注自己和孩子的人身保障是否全面。

人身保障一定比教育金重要,在完善了孩子的人身保障保险之后,家庭资金没有富余,不建议再为孩子购买教育金保险。

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勉强购买教育金保险只会加重家长的经济压力。

另外教育金是和保险公司约定后每年/每月按照约定缴纳保费,在缴费途中,万一出现缴纳不起保费的情况,需要进行退保,而退保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 家庭经济情况良好,想要为孩子学业提前准备的家庭

对于经济良好的家庭来说,一年几千、一万左右的保费并不算高。

每个月只需要拿出几百费用就可以为孩子购买一份教育金保险,但是这份教育金保险却能够带来足够多的“好处”。

说在最后

小她简单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教育金的构成和适合的家庭人群。

要注意的是教育金不是必需品,最适合的是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愿意留存一笔钱专门用于孩子未来上学/出国留学的小康之家。

教育金每年/每月存一部分“小钱”也不会造成太大压力满足条件之后,再去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

总之,为了孩子,尽可能带给他能给的全部,就是天下所有爸妈的心愿。

2020-03
04

在繁忙的生活中,感觉自己总是会被孩子打断。不是妈妈长,就是爸爸短的。经常孩子的问题一处理完,自己却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仿佛一切又要从头来过。

现在建议我们自己换个角度来思考:

我们总认为是孩子打断了我们的节奏,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但是有没有想过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也经常被我们所打扰呢?自己正在卖力的吃饭,结果我们却要一口一口的喂,导致孩子不会自己吃饭,边吃边玩。孩子在认真的画画创作,我们却用自认为“专业”的眼光来评定,打断专注的孩子,抢过画笔亲创作...这些未尝不是一种我们对孩子的打扰呢?

打扰等同于干涉,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很多家长会抱怨,孩子干什么都坐不住。很多孩子过了2岁之后,就能主动安静下来,因为他对某个东西感兴趣,喜欢研究,就会把全部的激情和力量投入其中。

此时,父母不要去干扰孩子,这正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也是注意力发展的良好时机。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经常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些成人看来也许很无聊的事上。

如果让他专注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孩子就会有持久的专注能力,逐渐变成他自身具有的品质。

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是被保护出来的。请保护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从容地做完他投入去做的一项“工作”。

打扰是对自我思考能力的剥夺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孩子吃饭的问题。家长跟在孩子后面追着喂、抱着喂、哄着喂,一顿饭吃上一个小时是常事。46岁的孩子独立吃饭还是问题,几个家长管一个孩子吃饭,在国内竟然是常态。

在国外,很多家长会在2岁左右就让孩子独立吃饭,即便吃的到处都是,也会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他会知道饿了要吃饭,饱了就不再吃如此简单的道理。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太小,不知道饥饱,吃几口就不吃了。可事实上,连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知道饿了就哭,一个2岁以上的孩子又怎么会不知道什么是饱、什么是饿呢? 看过一个美国妈妈带孩子的故事,来自中国的婆婆看孙子不吃饭很是着急,准备好食物要去喂孩子吃饭,但被孩子妈妈制止。

孩子妈妈在问孩子确定不吃饭,并且过了吃饭时间就没有饭吃后,将孩子的碗碟撤掉,允许孩子到一旁去玩儿。 几个小时后,玩累的孩子表示饿了,却被妈妈拒绝说“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过了饭时就是没有饭吃的”,从那一次之后,孩子都会准时出现在饭桌前。

而我们的父母又和欧美家长的区别在哪里呢?有人会说是狠不下心。

事实上,正是因为孩子从小被强迫着喂饭,从而打扰了孩子自己吃饭的节奏,甚至丧失了自己吃饭的能力,也丧失了自己体会饿的感觉,只知道勺子伸过来只要张嘴就好,手里游戏不停,注意力没有办法集中。

很多人会以“为了孩子好”作为借口,觉得这就是爱孩子的表现,可却没有人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他是否真的需要你去喂他吃饭,帮他穿衣,替他为他的作品选择颜色?

打扰会阻碍孩子自我探索

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孩子如果能够独自玩一些没有危险的游戏,家长不应该过多干预,你一喊一叫一插手,当然会影响他的专注力,也会减少他的探索欲望。

而且家长帮忙越多,孩子独立性越差,造成他的依赖性。他以后做事容易不能坚持,做一会儿没有成功,就急于向你求助。

所以,不要打扰孩子的专注,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

当一个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想要获得一个玩具时,他真正需要的不是拿到玩具这个结果,而是通过努力拿到玩具的过程会让他愉悦。

可如果你出于“好心”帮孩子完成了这件事情,孩子将逐渐变“懒”,慢慢学会做一个“伸手族”。我们要做的是陪伴和守护,而不是打扰

当孩子尝试着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只要在旁边陪伴着,守护着他,然后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件事情,就足够了。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他探索的过程中,帮他排除那些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当他在遇到挫折向我们求助的时候,给予他必要的帮助和情感的支持。

孩子都会渴望独立的空间,在西班牙,11岁的孩子就会开始在自己的房门上贴“入内请敲门”“经过允许才可进入房间”的标示,这是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并不意外。

如果条件容许,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玩耍的房间。有为孩子设计的玩具架,上面整齐的放着孩子喜欢的玩具,能够方便孩子自行取用。

做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和协助者。

在自由和不受打扰的前提下,专注的能力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品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总是充满了干扰的因素。

父母应该管理好自己“教育心切”的心情,做孩子的观察者与协助者,孩子能够独立玩耍的时候,不管他的玩法是否符合你的满意度,你都要耐心地欣赏。

孩子需要你一起玩的时候你要积极的参与,当他有困难的向你提出帮助请求的时候,你可以引导他解决。

但是请你千万不要扮演“教师”的角色,而是以一个观察者、协助者、鼓励者的身份站在身边,这样孩子的独立性会得到培养,专注力也会有充分发展。


2020-03
01

许多家长在忙碌时,会选择让孩子看电视,

孩子能安静下来,就万事大吉了,

殊不知,此时孩子们有可能正处于危险之中,而你却浑然不觉!

据不完全统计,15岁前,0-6岁的孩子看电视平均时长最长,平均每人每天看2-3小时。

时间不算短,小编不禁问一句:孩子们看的内容对其成长一定要有帮助吗?

美国《儿童消费者》杂志也于2004年报道:《天线宝宝》在宣传上自称为教育类节目,但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明它能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反而有一些证明其阻碍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

0-6岁的幼儿不要经常观看这类节目,而建议多观看符合“零六绿色动画”标准的节目。

什么是“零六绿色动画”

传统优秀儿童动画内容和技术标准(简述):

1) 内容积极向上,弘扬正义,传播美善;

2) 语言和文字用词符合规范,不给儿童以误导;

3) 叙事流畅,故事可看性强,易于儿童理解和接受;

4) 制作精美,符合播出技术标准;

电视环境能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危害

01注意力缺陷

华盛顿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Dimitri Christakis),是西雅图儿童医院一个儿童中心的负责人。他研究视频对孩子的影响,随着孩子越来越多地使用平板电脑、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克里斯塔基斯发现,导致问题的并不是屏幕本身,而是视频播放的速度。在游戏和动画中,动作被加快了,场景切换也很快,而这会影响孩子的“内置节拍器”。克里斯塔基斯相信,孩子在出生的头3年中,会形成自己的内部时钟,以帮助他们理解世界运行的节奏。如果节奏被设置得太快,就会导致注意力出现问题——这个理论得到了他的研究结果的支持,他在小鼠中诱导出了类似的认知和注意力缺陷。

02阻碍语言发展能力

大约有30%的家庭经常开着电视但不看电视。这一行为对初学走路阶段的婴幼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它会阻碍婴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从而影响婴幼儿的脑部发育。

克里斯塔基斯教授说:“通常情况下,照料婴幼儿的成人每小时对孩子说大约941个单词。可是当幼儿面对电视,1小时之内大人的话语减少770个单词,与孩子的对话几乎完全没有了。”电视会减少婴幼儿与父母的交流机会,从而影响婴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每当电视开1个小时,婴幼儿从父母那里听到的词汇就会减少500~1000个。

婴幼儿在两岁之前要是看太多的电视,会致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迟缓,甚至会对孩子大脑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调查表明,长期处于电视环境中的婴幼儿,会减少从照料人那里听到或自己学说的词汇量。除了语言表达迟缓不良影响外,婴幼儿若过多看电视还会形成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迟钝等不良行为。这是因为语言发展是婴幼儿脑部发育的重要因素。

03对听力的影响

电视机音量应该控制在60分贝以下,不然时间长了,将导致婴幼儿听力下降,影响婴幼儿的性格、动作、语言、智力等,导致其精力不集中、性格变的急躁、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好奇心等。

除以上几点之外,幼儿长期观看电视,会造成近视、远视、斜视等。电视会使孩子的思考力减弱。幼儿对电视的过度关注,会让幼儿忽视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及不愿和他人沟通交流,严重的还会形成自闭症。

如何正确规范孩子看电视

1尽量符合“零六绿色”标准

符合“零六绿色”标准的动画片和电视节目是宝宝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非常有效的一个教育手段,将为你的宝宝的成长带来长远而持久的积极影响。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家长们可以尽量多选择一些符合“零六绿色”标准的动画片,如《不一样的兔子》。

2时长控制在120分钟内

爸爸妈妈尽量不要让婴幼儿在2岁之前观看电视,年龄稍大一点的幼儿每天观看电视的时间也不要超过120分钟。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最好控制在40分钟之内为好。因为长时间看电视会让孩子的神经系统机体产生疲劳,影响学习等其他活动的正常开展。

3控制距离、音量及坐姿

距离过近容易近视,音量长时间超过60分贝容易造成听觉感受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而歪歪斜斜的坐姿容易使孩子未定型的脊柱发生变形与弯曲,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

4不边吃边看或饭后立即观看

边吃边看,嘴里的食物往往咀嚼不够,容易加重孩子的消化负担,影响消化功能。饭后立即观看则容易使孩子的大脑兴奋中心转移,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电视内容,形成消化液分泌的停滞与食物的沉积现象,影响肠胃的消化。

5多沟通分享

在观看电视过程中,家长可以适时根据电视的内容和孩子进行互动,一方面增进交流,第二方面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其他有益的活动,避免长时间看电视。

2020-02
28

终于快开学了!

无论是家长们还是孩子们,早就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但疫情虽然逐渐好转,却没有完全结束,现在开学,孩子的安全有保障吗?

别急,教育厅为这次开学,可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看到如此完善的流程,家长们也可以放心,开学的前提一定是以孩子的安全为先。

如此,预计在三月中下旬,江苏的各个学校也将陆续进入开学季。

除此之外,通知还重点提到以下五点:

1、除应急值班值守人员,其他无关人员一律禁止进入校园;

2、学生没有经过批准一律不得提前返校;

3、确因防控工作需要进入校园的,一律进行实名登记,接受体温检测,履行报批手续,控制时间、范围、地点等;

4、学校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室内场馆一律关闭;

5、学校所有场所设施一律暂停向社会开放。

通知原文如下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有关工作要求,全力做好中小学(含中职学校、特教学校、幼儿园)返校开学期间的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省中小学春季学期安全顺利开学,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制定《江苏省中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指引》,其中要点带您一起看——

一、扎实做好开学前准备工作

(一)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不断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开学预案,制订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制度,把学校联防联控的工作要求细化到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员工,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输入扩散。

(二)精准掌握师生健康状况。继续坚持师生员工的体温检测与健康状况的“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日向校长或班主任老师汇报动向和体温检测及健康状况。精准掌握如期开学复课的每位师生健康状况,以及不能如期开学复课的每位师生的健康状况、具体原因和预计返校日期。

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或旅居史的、体温有异常或有疑似病例的师生暂不返校。决不允许任何师生员工带病返校或复课工作。已经下沉到抗疫一线的任课教师必须提前14天向相关组织申请离岗进行居家隔离。外地回来的师生要向学校报告,并按照本地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纳入管理。

(三)注重全员防疫培训。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全体师生员工开展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及适当的心理疏导。对班主任、医务、食堂、宿管、保洁和安保等人员,就师生体温测试、发热症状处置、食堂就餐等方面进行应急处置演练,确保所有关键岗位人员掌握应急处置工作流程。

(四)提前谋划教学安排。统筹考虑延期返校开学期间线上教学与原定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的衔接,统筹考虑原定校历安排与调整双休日或暑假休息时间的衔接,努力做到防控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两不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积极主动加强和本地新华书店的沟通协调,确保今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

(五)做好物资储备和环境整治。指导和帮助辖区内所有学校按规范要求设置独立的隔离区,提前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隔离服、洗手液、体温检测设备,配备足够的消毒药品和器具,尤其要高度重视洗手设施的修缮和完备,达到每40-45人配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洗手槽的要求。开学前要对教室、课桌椅、公共教学用具、门把手、食堂、住宿区域、厕所、垃圾厢房、电梯、隔离区域等重点场所(区域)的环境卫生开展全覆盖消毒和整治。

(六)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守住校园这片净土,维护校园稳定。开学前要严格落实校园封闭管理“五个一律”:

除应急值班值守人员,其他无关人员一律禁止进入校园;

学生没有经过批准一律不得提前返校;

确因防控工作需要进入校园的,一律进行实名登记,接受体温检测,履行报批手续,控制时间、范围、地点等;

学校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室内场馆一律关闭;

学校所有场所设施一律暂停向社会开放。

加强实验室安全控制和危险化学品管理,加大校车安全检查和重要设施、重要场所监管力度,做到安全管控不留死角;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完善食堂从业人员出入健康信息登记制度,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食堂,做好库存的主副食品、调料品保质期检查。

(七)明确开学的基本条件。按照省政府确定的“错峰、错区域、错层次”开学的总体要求,以及“安全第一、大体同步、区别对待”的基本原则,坚持“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由县(市、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在同级政府统筹下,会同属地防疫部门对辖区内所有学校进行拉网式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隐患逐一记录,列出清单,整改销号。

二、统筹安排中小学错峰开学

(八)统筹中小学生返校时间。严格把握各学校的开学条件和标准,确保疫情不解除不开学、达不到开学条件和标准的不开学、开学方案没有通过验收的不开学。具体开学时间须经过严格的评估审核和规定的报批程序确定。统筹做好区域内所有中小学的开学工作,坚持错区域、错学段、错时间分批有序安排开学,原则上同一县(市、区)所有中小学在2周内完成返校开学工作。

(九)引导师生安全返校。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中小学师生员工返校开学途中安全防护要点》,通过多种途径告知每位师生员工和家长,严格按照学校通知的时间返校,落实好返校途中防护措施。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要提前到校,做好师生员工返校开学的各项准备和保障工作。实行错时分批次上下学(一般可按半小时/批),避免家长在同一时段接送孩子上下学造成人群集聚。提供住宿的中小学要根据学生返校距离远近实行“一生一案”。

(十)加强返校师生健康管控。返校前,所有师生员工须提前如实填写健康卡、假期行程等需要关注的事项,学校应多措并举逐一进行信息核实。学校发出正式返校时间通知后,对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按照以下要求分类实施:

1.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师生员工暂不返校(卫生健康部门出具健康证明的除外)。学校要为学生今后返校学习制定个别化的培养方案。

2.仍身处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师生员工暂不返校。学校要为学生今后返校学习制订个别化的培养方案。确有特殊原因需返校的教职工或毕业年级学生,需经学校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再返程,返回当地后应按规定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观察14天。

3.有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旅行经历或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重点关注地区来苏人员等有密切接触的师生员工,向学校先提供由卫生健康或疾控部门开具已进行过隔离观察14天的证明,经学校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再返校开学。

4.任何时段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且为非新冠病毒感染的师生员工暂缓返校,经治疗无症状后,经学校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再返校开学。

(十一)上好返校开学第一课。认真上好以“认识疫情、敬畏生命、做好防护”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自觉将个人命运和前途与祖国命运和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应急情况处置演练。

三、抓实抓细开学后防控措施

(十二)落实晨午检制度。学校每日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晨午检(流程图见文后),检查本班学生出勤及健康情况;每天入校、离校(住校生晨起、午睡、晚寝)前,教师分工定人检查学生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学校汇总后向属地教育部门报告。如发现有疑似新冠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和异常情况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以下几方面应对措施:

1.第一时间送医。学校应及时让学生到校内临时医学观察场所留观,或就近送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2.第一时间报告。学校应立即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并及时告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配合属地做好疫情处置。

3.第一时间隔离。学校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隔离,加强与管理人员、师生亲属的沟通;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随时掌握学生健康情况。

(十三)加强门卫管制。师生入校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并佩戴口罩,发热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学校;坚持“非必要、不外出”,因公务、疾病等特殊情况确需外出时,必须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校内一律不会客,外来人员确需入校的,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由接待人员陪同到指定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可在门前划定家长等待区域,实行错时上下学,家长接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即接(送)即走,避免聚集。

(十四)关注重点人群。严格落实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及时将相关信息上报“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严格复课审查制度,师生员工病愈或隔离期满后,需持医疗机构返校证明到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持校医(保健老师)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复课。严格家庭健康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师生员工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情况按有关防疫要求处置。

(十五)科学组织教学。疫情结束前,不得组织各种大型师生集会。教学过程中注意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适量和教学时长的适当,以及师生在物理空间中的分布密度。要对学生前期线上学习质量进行诊断评估,在确保每位学生较好掌握已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课程教学。对没有开展线上教学的年级、班级或学生,实行“零起点教学”,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十六)实施定期消毒。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卫生间、车辆、幼儿园玩具器械、教育辅助设备、电梯、桌椅、地面等应由专人每日2次进行消毒。食堂、卫生间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教室、办公室等人员密集区域要加强通风清洁,每日早、中、晚非上课时间打开门窗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口罩等医疗废弃物应放置在专用垃圾箱,定时有效消毒处理。

(十七)加强就餐管理。加强对学校食堂、社会配餐企业有关人员的健康监测,发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应立即停止工作。鼓励条件允许的学生中午回家吃饭,在校用餐的学生应采取食堂送餐、统一配餐、预约用餐、错峰用餐等方式,尽量避免集中就餐。督促学生餐前餐后洗手,提倡自带餐具,每批用餐结束后食堂场所均应进行消毒。严格幼儿园膳食管理,一餐两点采用分时段、分区域等方式进行。

(十八)加强住宿管理。疫情结束前,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尽量走读,努力减少宿舍人员聚集。幼儿园午休前后要加强床位消毒。学生公寓封闭管理,学校实行24小时校领导带班值班值守,确保每夜有1位校医、每个宿舍楼有1位值班人员在岗在班。

(十九)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和校园安全。全面落实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主任班级防控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各项措施,持续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坚决杜绝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二十)强化组织领导和督查问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落实属地责任。坚持用“四不两直”方式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的防控工作进行飞行督查,严明纪律要求,持续强化执纪监督问责,筑牢严密防线。

经过漫长的假期,相信大家也都非常想念校园时光!尤其是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了n天的家长,心情更是迫切。各个学校的具体开学时间,还是以学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020-02
27

最近一个朋友找我诉苦,说自从儿子上了幼儿园后,不知怎的脾气越来越坏了,经常一个不如意就开始大发脾气。

最近很让她火爆的一件事:从幼儿园接了儿子后,儿子说要吃KFC里的海盐味冰淇淋,结果去了之后发现卖光了,孩子就开始大哭大闹。

朋友试了各种方法来哄:

“妈妈知道你很想吃,但是现在卖光了,你很生气,妈妈理解你。”——没用;

“我们买一份巧克力味的,再买一份你爱吃的鸡块,好吗?”—— 没用;

“我们去其它店里去买,好吗?”——还是没用。

最后妈妈被气的不行,只能用一顿吼结束了小孩的哭闹。当天晚上她给我发信息说:现在小孩都怎么了,就这么点的小事,要发这么大脾气吗?该怎么教他情绪管理呢?

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这种情况当妈的都遇到过吧。

另一个朋友有一次她下班比较早,本来想好好陪孩子玩一会儿的,结果儿子因为她没有把小汽车放在儿子指定的地方,就哭了老半天,而且怎么哄都哄不好,最后搞得不欢而散。

还有个妈妈说她陪着孩子上体能课的时候,孩子只是轻轻绊了一跤,结果就哭闹了很久,一直安慰都没用。她很是不理解,地垫那么软,能有多疼啊?真是娇气的很。

碰到上面的这些情况,大部分的妈妈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就这么点小事,至于吗?得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共情、情绪管理,固然是重要的,但跟孩子谈这些,就够了吗?

在《游戏力》这本书里提到一个案例:

一个5岁的小男孩,最近频繁的会发很大的脾气,而且愈发愈烈,他的爸妈只好一起带孩子去做咨询。咨询师问爸妈:你认为孩子发脾气,是在表达什么?爸妈不假思索的说道,他们觉得孩子是在找麻烦。

但是咨询师坚持请他们把小男孩发脾气行为解读为某种信息,他们说,孩子应该是在表达受挫的感受,因为他觉得自己比不上哥哥,因为时常受到哥哥的嘲笑。

书里把这种情况形容为“情绪的燃烧”。眼前的我们所看到的小事,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火种,而真正引起大火的,是边上的汽油桶。

我挺认同这种说法。当我尝试把孩子的脾气解读为某种信息的时候,往往会恍然大悟:孩子的哭闹,并不一定只代表眼前。就像昨天晚上孩子因为小事闹着不肯睡觉,其实是在控诉我白天没有陪她玩,她只是在发泄对我的想念,希望我能多陪陪她。

孩子还太小,还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感觉或者需求很清楚的表达出来。哭闹,正是他们掌握的能够表达自己的最佳方式,这实际上是一种孩子的“加密的语言”,是孩子在尝试“表达”出来。

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惠芙勒在《倾听孩子》这本书里说过,父母如果能够“穿越愤怒”,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的心情。

六六现在6岁了,在这6年的相处里,我越来越能“解码”她的脾气了。其实孩子的脾气大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受挫”。

孩子在掌握某种新技能、接触新环境的时候,都容易产生这种受挫感。这就是为啥,刚学习走路的孩子有时候会发脾气式的扔玩具,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回家时经常臭着一张脸。

像前面提到的上体能课摔了一跤,不停哭的孩子,后来妈妈等孩子冷静后了解到的情况是:孩子在班上算是年纪比较小的,又是半路进来的“插班生”,其他孩子都上了一段时间了,导致小女孩子很多动作都不会。摔的那一跤,可能是找了一个“出口”,把自己的挫败感哭出来了。

而那个因为一个冰淇淋失控的小孩,是上幼儿园之后脾气越来越大了,所以我建议她去找老师聊聊。聊过之后才知道:儿子好像不太懂得跟别的孩子交朋友,加入不了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在人的天性里,“挫败”似乎是令人羞愧的感受,即便是一个孩子,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所以他们往往会通过其它的看似合理的借口,发泄出来。同时通过发脾气,来找回掌控感、确认自己是被爱的。

排名第二位的,是“需要陪伴和观注”。

六六小时候如果感觉到被大人忽略的时候,就容易“没事找事”,她实际上在用这种方式在表达:我无聊了,我想你了,快来陪陪我吧。

此外,孩子的脾气通常还可以被这样解码:

饿了、累了、困了、生病了,需要照顾;

生活中的某种固定程序被破坏了,需要安全感;

老是被强迫做这做那,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感觉自己没有力量,需要力量感;

孩子的生活中,最近发生了大的变动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常常因为看到的是“小事”,即使在耐着性子安慰,其实内心里也不理解孩子,觉得孩子这样做实在是“小题大作”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很快就会失去耐心。

掌握“坏脾气解码器”的第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很好的帮助家长们先控制自己的情绪,试着去理解孩子并不是无理取闹。

第二个好处是能够真正帮助到孩子。教孩子情绪管理,只是治标,找到背后真正的原因才是治本。

下一次孩子再小题大作的时候,不妨试试这样说:

“你是不是觉得别的小朋友都做的很好呢,你却做不好呢?没关系呀,妈妈理解你。可以和妈妈说说你心里的感受吗。”

情绪管理并不只是为了让孩子在这一刻停止哭闹。让孩子知道自己产生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并且知道有情绪是正常的,没有情绪是“可耻”的,所有的情绪都会被接纳,才是真正的情绪管理。

2020-02
20

中国人可能是全世界最心急的一群人。所以,中国速度才可以震惊世界,震撼世人。但是,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依然可以沿用这样一套心急火燎加上过度上心的哲学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永远是先学会爬行,再学会走路,最后再完成奔跑。

诚然,时代的加速器一直在高速地运转,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落后的那一个。让孩子过早地背负上竞争的压力,体悟成年世界的残酷,对孩子来说,是否残忍决绝了一点呢?家长容不得孩子情绪的爆发与态度的转变,让本是无意的穿堂风,变成了引山洪。这可能就是不愿等待的代价。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尊重、平等、理解与博爱。让孩子做自己的鼓手,去掌握人生的节拍,击打或精彩或惊喜的鼓点,家长只需要拍拍手,静静地看着孩子的长大。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愿等待

作为一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者和工作者,我接触过很多孩子和家长,不少答案里面提到的种种问题我也深有同感。

但是,我想说一个好几代中国家长都有的通病——不给孩子留时间,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极度缺乏延迟满足能力。

例如:

不停追问不开心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各种培训和才艺都赶快赶早考证考级,

要孩子立刻修正错误但不给时间,

催着逼着孩子穿秋裤,

跟孩子发生冲突了立刻就要分出个胜负而不接受求同存异,

孩子的恋爱对象令人不满意就要求他们立刻分手,

孩子不谈恋爱心里着急要求他们马上就得成家……

很多家长,一个个慌得不行,养育孩子根本就没有缓急节奏,甚至无视了一些人跟人相处时的基本原则,毫无“静待花开”的态度,只有“多快好省”的跃进思想,期待每一个跟孩子有关的事儿都能即刻生效、立刻搞定。

我知道,孩子的事儿家长着急,这是上心的表现。

有的不等待真的是关爱:怕摔了、怕病了、怕不舒服了,着急没毛病。

但是孩子身上的很多别的事儿,说实话,你急有什么用呢?有那着急的心劲儿,你不如多点耐心按部就班来解决本质问题。

我最怕家长跑过来问我问题却不愿意深入讨论:孩子玻璃心、孩子开口晚、孩子在幼儿园打人——没错,这都是问题,但哪个问题不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

树上结个果子,从酸变甜还要几个月呢,何况是个孩子?玻璃心可能是孩子习惯了以负面情绪寻求家长的关注,开口晚可能是日常的语言接触量就不大,孩子有暴力行为可能是对于解决冲突的认识有偏差……

这些情况映射出每个家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深入探讨、详细沟通、稳步推进,那怎么解决?

但很多家长就是不愿意等,他们需要立竿见影地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期待发展,他们说:“老师你说的我知道,可你看家里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以后一定注意,你现在给我点干货,支支招,让他赶快自信起来,多说话别打人!”

说实话,治标不治本,治了也白治。就算你这个急性的问题解决了,那慢性的问题还存活着,没几天就要换个方式爆发。

也许各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养育风险,但在我看来,中国最普遍的养育风险,其实就是这个能给每个家庭的养育误区持续推波助澜的共性问题——家长们的等不急。

而这种不愿等待,在我看来最常规的有三种表现形式:

不给孩子转变情绪与态度的时间

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看见了心仪的玩具,站着看看伸手摸摸再正常不过,很多家长就已经要如临大敌的开始拽孩子走。

如果孩子表达了想要的意愿,一些家长又会用种种手段来表达拒绝,倘若谈不拢——就像你肯定在商场见过的一样——就有可能发生震天哭喊、满地打滚、愤怒斥责和强制带离。

很多时候,家长不给孩子预留“想一想”、“考虑考虑”的时间来转变态度,而要求孩子立刻一百八十度转变思路,抛弃执念,立刻坚定不移地跟他们走。

更多时候,家长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有负面的情绪,我很少听到有家长能说出“如果你难受的话,那你可以在这儿哭一会儿。”这样非常高水平的话。

大量的家长会要求孩子在悲伤、愤怒、嫉妒、消沉的时候立刻终止,三秒内转变成积极阳光的小太阳——但你想想也知道,这怎么可能呢?大人丢了一百块还心情低落半天呢,孩子碰见了糟心事儿,凭什么就不能在负面情绪里沉浸一会儿?

家长的这些做法,对于孩子的情商其实是有相当的负面影响的,他会让孩子失去与自身情绪好好相处的机会,对于情绪体验的压抑与被动的快速转化也会降低孩子处理自身负面情绪的能力。

同时,也有可能让孩子掌握这种错误的人际交流方式——比如很多人谈恋爱后,动不动就追问与逼迫自己的恋人,不给对方预留足够的心理空间,进而会让恋人降低了对于自己和这段亲密关系的评价。

限制孩子成长与发展的通路

家长们在孩子身上的付出总是追求即时与强烈的获得感。花钱报了各种班,那各种才艺各种演出甚至各种比赛,都是用来展现能力的好平台。

恰恰因为这种想立刻看到直观成果的心态,让孩子们开始特别偏重学习高转化率的才能,比如背古诗、学钢琴、学舞蹈......

这些技能都有比较强的获得感,因为有更多的机会如表演、认证与赛事能用来展现成就。但是,很多软实力因为没法评级打分和 PK,自然就难得青睐。

审美的能力很重要,好奇心很重要,博物学储备很重要,环保意识很重要,体育精神很重要——但因为这些软实力难以构成直接反馈的硬通货,它们在孩子成长中的比重其实并不高,也并不够刻意。

好在这个情况如今大有好转,而且趋势愈发健康,孩子的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当年那一代被揠苗助长的人也成长为新一代的家长,对于这些事儿有了更正确的认识,所以我想,这一点将成为我今天提到的问题里最先得到解决的。

不让孩子掌握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

因为家长过度主动、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很多孩子其实很难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

对不少孩子来说,什么时间起床、吃饭、学习、社交、锻炼、娱乐、休息……其实一直在被安排,甚至被迫进入时间安排上的对抗(孩子想玩手游,家长不预留相关事件,那只能在其他时间偷偷玩)。

而这也会导致孩子的独立性严重缺失,对于生活的主动掌控能力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培养。

刚出生的宝宝只会哭,但是人都是慢慢会走会跑会说话的,随着能力边界的延展,家庭应该给孩子出让更多的掌控力。

很多孩子接受被动管理习惯了,待上了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才开始做些对自身主动管理的事情,其中的能力短板不言而喻。

人生若是一条标准的赛道,那生命也太过枯燥 。


2020-02
16

今天,看到有位家长这样留言:“孩子不爱学习,说学习很累,还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呢?是大人让他上小学的,又不是自己愿意上的!”

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不知道为什么学,只是别人上学自己也上学,大家都这样,好像也没什么为什么,那自然也没什么特别的学习动力。

所以很多孩子不想学习、不爱学习、甚至不学习,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虽然道理讲了很多,但没什么用;骂也骂了、吼也吼了,甚至打也打了,但孩子非但没有好好学,反而更讨厌学习了。

究其根本还是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如果孩子自己学得没劲,那你再给他讲道理、再吼他也没用。

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那得先帮助他解决内在的问题。

其实我们做家长的何尝不知道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又何尝没有鼓励过孩子给他动力,但我们大多走进了误区,想想看下面这类话我们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说了多少次:

你说说你,我和你爸这么努力地工作挣钱,还不是为了你,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吗?

儿啊,咱家就靠你了,你现在好好学,以后才能出人头地啊!

孩子,你现在好好学习,以后就能上好大学,毕业了就能有好工作,就能挣很多钱了!到时你想买什么买什么。

又想出去玩?滚回去看书去!

行行行,你就不好好学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以后有你后悔的!

……

这类话我们说过很多很多,但孩子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好像也没什么用,不仅没有从此爱上学习,反而可能越来越讨厌学习。

只是因为我们的讲道理和鼓励都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未来太远,孩子没什么感受;理想太容易说出口,就变成了只是说说;你的辛苦付出和希望,却变成了孩子的压力。

一切都和孩子的眼前没多少关系,一切都变成了逼着孩子学,这并不是在给孩子动力。

被逼着学的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可能会越来越讨厌学习;而爱上学习的孩子呢,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朋友老张的儿子今年考上了北大,他自己学历并不高(中专毕业),问他有什么秘诀,他只是笑着说:“也没啥秘诀,就是让他喜欢上读书学习!”

他是这样做的,在儿子小的时候,他经常给孩子讲好听的故事,每次孩子都听的入迷,缠着他讲完一个再讲一个,后来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的故事啊!”

他给孩子说都是在书上看的,书上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呢!于是孩子很早就学会了查字典,只是为了多看书、多读故事。

当儿子问他为什么算术这么好时,为什么写字那么漂亮时,为什么知道天是蓝的时,为什么懂那么多时……老张总是回答,这是爸爸在书上学的。

所以孩子从小就很喜欢读书,因为书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有很多的本领。而且老张还对孩子说:“书里的知识太多了,老爸也只学了一点,你学校里学到什么新的东西一定要讲给爸爸听哦!”

于是孩子不仅喜欢读书学习,而且还喜欢讲给爸爸听,每次给爸爸讲了新的东西他就很高兴、很有成就感。一直以来他都是这么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最终考上了北大。

这个孩子学习的动力只因爸爸的那句:“这是爸爸在书上学的!”所以从小就爱上了读书学习,爱上了在知识的海洋里发现探索。

爱上学习的孩子让人羡慕、渴望,我们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够这样。那怎么让自己的孩子爱上学习呢?

◆ 别指责,给孩子来点实际的

怎么吼都不管用,那就别再指责了,讲道理谈未来离孩子太遥远,没有切身感受。那不如先来点实际的,能吃能喝能玩的。

今天你能把这篇课文背会了,那妈妈就奖励一个你一直想要的玩具(或者一本漫画书、一点零花钱……),如果你能在课堂上老师提背的时候给背出来,那还有奖励。

这并不是用奖励来让孩子学习,只是先用奖励让孩子动起来,先有所进步。

◆ 成就感,孩子喜欢这样的感觉

当孩子真的提前背会了,而且在课堂上背出来了;那家长可以问问孩子是什么感受,是不是很骄傲、很有成就感?

是不是很喜欢这种感觉,自己只是努力了那么一点,不仅提前把任务完成了,还得到了奖励,而且妈妈不再催了,老师不再批评了,连同学们也很惊讶!

先让孩子有所进步,看到并鼓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体会成就感和进步的种种愉悦,孩子会喜欢上这种感觉。

先从小进步开始,让孩子适应这样的努力,然后再变成大进步。

◆ 谈成长,别给孩子谈理想

不谈理想,因为理想对孩子来说还太遥远,太过遥远和空洞的东西并不能给孩子多少动力。

多关注孩子的成长,有了上一步的努力,孩子的进步就会多起来,小进步会变成大进步,小成长会变成大转变。

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成长,并给予表扬、奖励和鼓励。

孩子不拖作业了,孩子会提前预习功课了,孩子课堂上敢举手发言了,孩子这次考试前进了几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长,都是孩子的快乐,不要只关注孩子的不足。

当孩子有了这些转变后,会渴望更大的进步,这时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小目标了!学习之路正式开始。

不同的阶段,孩子有不同的学习动力,也许开始时只是为了一顿好吃的、一个玩具,但后来会变成被夸奖的快乐,会变成被爸妈、被老师认同的成就感,再后来就会变成成长的快乐,就会有更多的内在渴望。

学习之路很长很长,我们不可能一直管着、催着孩子学习进步,尽早的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爱上学习,才是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的源泉。

2020-02
14

您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依然需要父母的帮衬,并且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或者这样:你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却依然不懂得心疼你?来看看这篇文章,或许会有答案……

卢梭在《爱弥尔》中一针见血指出:

“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

我们总是说要好好爱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就不知不觉中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问原则对错。

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被爱是应该的,父母就该这样对我。

很多人成年之后还理直气壮地啃老,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更不懂关心和感激他人。

有时候别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过多。同样,孩子也不是天生的“白眼狼”,而是你无限度给予的结果。

无微不至照顾女儿的妈妈

却每天接受孩子的责备与挑剔

我们隔壁的女孩上初三,她妈妈在生她时大出血,在手术台上抢救了好久才活过来。自此以后身体就很不好,他们两口子都很在意娃的教育问题。

那个女孩儿也很争气,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年级前三名。

可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放学回家后,跟妈妈吵架的声音。

有一次,她妈妈跟我一起买菜,就在路上开始诉苦。说是自己一心为女儿,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生怕有一餐不和她胃口,让孩子吃少了。学业这么重,作业那么多,该如何是好?

再后来跟她一起聊过好几次,每次的话题都以她女儿开始,再以她女儿结束。很少有听她说起过自己。

她在照顾女儿方面也确实尽心尽责,每天女儿进门前,她都会把精心做出的饭菜摆在桌子上,洗完衣服叠好放柜子里,并且把第二天要换的衣服给孩子放床头。

有一回天气热,她给女儿拿的衣服有些厚,自己在那里自责了好久。我对她说,孩子都上初中了,热了肯定自己会脱的。

可这样一位尽职尽责,无微不至照顾女儿的妈妈,却每天要接受孩子的责备与挑剔。

女儿从来不觉得妈妈为她付出有多辛苦,好像自己享受到的一切都理所应当。

我想如果那位妈妈让女儿放学回来自己盛饭,自己收拾房子和衣服,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种结果呢?

自己奉献过多

让孩子觉得她根本不需要心疼

我有个很要好的同学,她有一个妹妹。有一次,我去她家里做客,她妹妹嫌她妈做的饭不好吃,要吃肯德基,问她妈妈要钱去买,其实那时她妹妹也已经在工作,自己挣钱了。但她妈二话不说就把钱掏出来了。

更令我震惊的是,她妹妹买回来之后,一个人狼吞虎咽地就吃了起来。吃的差不多了,把袋子提起来放在她妈跟前说:“我不吃了,剩下的给你喽!”

她妈妈竟很自然地拿起来吃完了,没有任何觉得不对的地方。

我想如果是我,肯定不会把自己吃剩的给我妈吃,而是会跟她一起分享。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吃完哨子面,把剩下的汤和菜哗地一下倒进了我妈的碗里。我妈当场严厉地批评了我,大意是要尊重她啊什么的。你看就是因为妈妈的有限度给予,所以才让我至今记得有些事不可以那么做。

其实,我那个同学的妹妹到现在自己生孩子了,都没学会心疼她妈妈。

上次她要搬家,让她妈帮忙去收拾。她回到家的时候,她妈妈刚下班回来正在做饭,她就一个劲地在那里催促。

她妈妈做好饭,连吃一口都没顾得上就跟她一起去收拾东西了。而且她妈在做饭时还问她妹妹吃过了没,她妹妹说在来的路上买饺子吃了。

我又震惊了一把,心里想为啥不打个电话问问她妈吃饭没,如果没有的话,买来一起吃不很好吗?

我那位同学的妈妈,整天埋怨自己的老公和女儿不知道心疼她,可她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奉献的过多,以至于让人觉得她根本不需要心疼。仿佛她生来就该心疼别人一样。

溺爱换来冷漠

还记得那个在机场弑母的汪佳晶吗?他在日本留学五年,期间的生活费和学费都来自于母亲每个月7000元的收入。

他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给予的一切,却从未想过自己24岁的大好年华,完全可以靠勤工俭学来替母亲分担。

最后一次,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没钱给他了。他竟然对着前来接机的母亲连捅9刀。

作为一个母亲,看到这则新闻时,我震惊不已。

一个对自己有生育之恩,养育之恩的人,他如何能下得了手?难道把你养到24岁了,你还不能独立吗?难道身为人母就活该养你一辈子?对自己的亲生母亲都缺乏宽容,痛下杀手,何况对别人呢?他还有一点宽容之心吗?

反思

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如果你不想自己所有的付出换来的都是伤心和失望,那就请有限度地去给予,那才能打造出健康的亲子关系,不然终有一天会溺爱成灾!

2020-02
13

孩子们上网课有一段时间了

老师和同学们也逐渐适应了

这种新的学习模式

有家长给小编留言说

孩子的学习逐渐上了轨道

自己看着很高兴

一家子总算没白忙活

为啥一个孩子上网课

要一家人跟着忙活呢

一了解才知道原委

由于孩子对上网课本身

也不是很了解

居家学习需要

家长的远程配合

才能保证孩子的学习效果

各种家校群的消息比以往多

家长盯着各种群

以防错过重要通知

再加上孩子们在家学习

容易受到干扰

家长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管束孩子

有人开玩笑地说

这需要成立几个保障小组才行啊

孩子居家学习

这种经历对家长来说也是第一次

难免有点不知道如何应对

成立所谓“保障小组”

是一句玩笑

一句玩笑包含了家长为

“停课不停学”做出的努力和付出

虽然家长们为孩子着想的

心情都是一样的

但是对待孩子的态度

却是千差万别

有人把家长

大致划分8种类型

01监管型

如监工一样,全流程、全时段对孩子无死角全覆盖监控、监管、督查,孩子没有一点自主、自由。

02包办型

资料下载、网络调试、视频切换,时刻关注钉钉、微信、QQ群信息、打卡,孩子一点不操心,一切有家长代劳。

03唠叨型

“看你观课样子,一点也不在状态”“只知道玩,作业做完了吗?”这些话挂在嘴上,一天说多遍,让孩子感到厌烦。

04二次讲解型

怕孩子听不好,学不会,自己先听一遍,然后再给孩子从头到尾再重复一遍,孩子觉得反正家长还要讲,网课听不听关系不大,效率低。

05加码型

学校有一套网课学习计划,家长还跟孩子再制定一套方案,孩子身心疲惫,敢怒不敢言。

06撒手型

孩子学不学,作业做不做,不管不问,大撒手。

07协同学习型

与孩子一同观看时政新闻,平等交流对疫情看法,与孩子一道参加活动、游戏,开展亲子共读。

08榜样型

家长在家作息、学习、读书、为人处事做孩子楷模,家长天天向上,孩子一定好好学习。

您是哪一种类型的家长呢

您知道吗

疫情期间孩子宅家

高质量陪伴是最好课程

餐桌也是课堂

这次疫情

需要每位家长重新审视

自己与孩子相处的能力

家庭建设的能力等等

那么

家长要如何陪伴孩子度过这段

“宅家学”上网课的日子呢

1.不要时时刻刻盯着娃

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上课、写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量之门很难打开。

有这样习惯的家长,不妨改变一下方式,孩子宅家学习的时候,家长在一旁拿本书读读,或者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别轻易去打扰孩子。

2.营造“陪伴”的好氛围

疫情期间,孩子和家长在家里相处时间很多,营造好的陪伴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免出现“鸡飞狗跳”的场面。

家长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学会让情绪从适合的管道释放;还可以和孩子做个小约定,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请孩子做一个手势提醒自己。

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大人有时候也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不适,家长也需要舒缓心情,这时候可以听听音乐、看看书,尽量不把负能量、坏心情传给孩子。

3.对待孩子“顺其自然、多看优点”

每个小孩都特别独特,看待世界都有他/她的方式和节奏,即使他/她没有按照大人的规则和正确的路线在前进,那无非是因为他/她在成长的路上好奇心和独特个性的原因罢了。

孩子居家学习期间,家长要顺其自然,多看优点,多发现特质。一来比较全面客观评价孩子,二来家长心里比较平衡,就不那么较劲了。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和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放在更大的时空中去看,很多问题其实根本不是问题。

4.尽量做到“三多”和“三少”

多商量少命令。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愿意听你的话。

多引导少训斥。其实,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尊重你,越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家长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

多了解少窥探。孩子结束网课后,家长要督促孩子认真做作业、检查作业及复习、预习功课,多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孩子在家时间多了,有的家长开始打探隐私,很多孩子都特别反感家长听自己聊电话等。实际上,家长应和孩子交朋友、多聊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尊重和信任,就会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而不是保密对象了。

各位家长,孩子居家学习

考验老师也考验每个家庭

和老师一起携手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段

“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日子吧

开学日即将到来!

2020-02
04

亲们,新年好!

考虑到现在的疫情进展情况,结合我们夏令营合作机构开工时间,本着不给国家添乱的原则,我们的开工时间再往后延一下,营地教育的同仁们延至下周三(2/12)开工,9点开会(线上视频会议),请勿迟到。

由于疫情还没有结束,公司建议进行疫情临时管控:

1、减少外出次数,避免人群聚集。2、出门务必佩戴口罩。3、多通风,勤洗手!

何时取消疫情管控,另行通知!

这次疫情应该会对夏令营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需要我们更细致的努力,不过我相信应该不会太久,这场战役就会结束了,春暖花开的日子终将会到来!



苏州文武堂科技教育有限公司

2020.2.4


2020-02
24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病例的新增 多省区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各中小学陆续发布公告延时开学,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原定2月1日举办的2020年文武堂冬令营活动将延时举行,具体开营时间和各位老师到岗另行通知。

以上通知请知悉!谢谢!


苏州文武堂科技教育有限公司

2020.1.25


2020-01
24


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社会必须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必须胜利,因为除此别无他择。

武汉市凌晨宣布,从今天10时起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此外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通告同时要求,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这是遭到新型冠状病毒严重突袭的这座大城市壮士断腕之举。但它来得不能说很突然,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对应了最近两天人们迅速形成的某种预感。

武汉机场资料图

新型冠状病毒在积蓄了一段时间力量后近日猛烈爆发,武汉市由这种至今仍很神秘病毒导致的肺炎病例急剧增加,到22日晚上,湖北省的新型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达到444例,其中绝大部分都在武汉,另外全国其他城市发现的新型肺炎确诊病例也几乎都是从武汉输入的。一个清晰的抉择摆在整个国家甚至世界的面前:阻止病毒从武汉的输出是取得抗击新型肺炎斗争胜利的关键。

形势发展得太快了,每一天、甚至每半天带给人们的感受都不一样。中国必须与病毒的扩散赛跑,拿出坚决措施站到它的前头,而不是从后面追着它。那样我们才有可能从被动转为主动。

关闭武汉这种超大型省会城市的对外通道,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头一遭,武汉还是九省通衢,华中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因此做出这个决定无疑又是艰难的。可想而知,迈出这一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理性加以推动、支持。

武汉汉口火车站资料图

我们需要诚恳地说一句:难为武汉的广大市民了。他们将为阻止疫情的失控扩散、为降低中国其他地区出现“第二个武汉”的风险而做出巨大的付出。可以想见会有一些武汉人原本正常的外出受到影响,市内公共交通停摆也会让武汉人承受严重的不便。

这是武汉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最前线上演的可歌可泣一幕。我们要以一家媒体和自己几千万粉丝的共同名义向武汉这座城市和它的一千多万市民致敬,而且我们相信,全体中国公众都会向在这个特殊关头顾全大局的武汉市民表达深深的敬意。

这决非传统意义上的“封城”,全体国人将始终与武汉广大市民在一起。武汉内外的人将一直休戚相关,抗击新型肺炎的斗争只有赢得了“武汉保卫战”的胜利,才会有全国的胜利。中国社会将每时每刻关注武汉这场保卫战的进展。武汉不会再输出病例了,今后它将成为同一条战线上对抗病毒的最大样本库。

武汉的坚决措施很可能大大提升加快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同时我们想说,这不意味着中国其他地区就可以彻底松一口气。在今天之前已经有多少带菌者走向了全国各地现在并不清楚,病毒还有可能变异,人类对它的了解迄今仍然很少。到22日深夜,湖北之外的中国各地区已经累计报告了超过100例新型肺炎确诊病例,即使武汉人不再走出来,全国其他地区的输入型病例也将继续增加一段时间,而且存在那些患者感染他们当下所在地方其他人的可能性。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已是一场大仗,我们希望武汉关闭对外通道成为决定性的转折点,但真正实现这个转折将有多大难度仍是不确定的。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社会必须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必须胜利,因为除此别无他择。

文章摘自头条号(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