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一次演讲中直言:“教育孩子必须有惩戒,甚至是严厉的惩戒。”
钱教授认为,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必须要管教,犯错要付出代价。
确实是这样,有管,有教,有罚才是好的教育。
教育需要温柔,也需要坚定的力量,适度的惩罚才能让孩子心中有敬畏,才会行有所止。
新学期,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我们一起努力!
古人云:“慈母有败子,严家无悍虏”。
意思是,父母对孩子娇惯溺爱、袒护姑息,就会养成败家之子;
而家法比较严格的家庭里,就不会出现不服管教的孩子。
家长对孩子护短,会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感和自我反省能力,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一个闹得沸沸扬扬的新闻。
一名女老师因学生迟到了,罚站了那位学生几分钟。
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她被带走关入审讯室7小时。
原来,被罚站的学生的爸爸是当地派出所的副所长,他利用了自己职务之便把女老师关进派出所的审讯室。
学生犯错,老师适当惩戒,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这个家长偏偏要护短。
这样的行为不仅会伤害到老师,还会让自己的孩子分不清是非对错,将来越来越难教育。
没有是非观念的护短,只会将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推越远,一错再错,毁了孩子的未来。
家长过度的护短行为,会增强孩子的依赖性,在“护短”的盾牌下成长的孩子,也会缺乏一颗感恩之心。
再次提醒各位家长,非理性护短,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使孩子不明辨是非、美丑。
家长的“护短”也许会让孩子做出无法弥补的错事,甚至走向犯罪,坑害孩子的一生。
孩子需要的不是无原则的“护短”,而是理性的爱,请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不娇惯,不溺爱,不放纵。
老师不姑息
孩子才能成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育的底色从来都不是温柔,老师必须严格,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时刻都不能松懈。
因为,一个温柔的老师,很难树立起教师的权威,很难教出有出息的孩子。
俗话说:小树要修,孩子要管。
“好的教育,一定是奖罚分明,宽严有度的。”
“好的老师,一定是严慈共体,管教同步的。”
曾经有一位妈妈给刚刚入学的孩子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当一个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学生。”
“孩子,只有负责的老师才管学生。所以,对你要求严厉的老师,你不要心生敌意,反而要心怀感激。因为,只有负责的老师才会苦口婆心地管教你。他期待你成才变好,才如此出力不讨好。”
电影《老师·好》中的苗宛秋是很多人学生时代“最讨厌”的那一类老师。
开学的第一天,他便给所有人来了个下马威:
禁止女生烫发,当场抹去女同学嘴上的口红;
两个抽烟的男同学被他抓个现行,罚站了一整天;
一个“武侠迷”被他没收了所有小说;
一个别着斧头的“小混混”,被他赶出了教室;
……
因此,学生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苗霸天”。
可就是这样一位不近人情、严肃古板、“多管闲事”的老师,却惹红了很多人的眼眶。
在学业上,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在生活中,他也热衷于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
他用行动证明,那个管你最严的老师,其实爱你最深。
孩子,请珍惜那位对你严格的老师,不要因为一句批评就否定老师。
每一句批评声中,都包含着老师对你的期望,期望高了才会严格,在严格的教育下你才能成才!
新学期
家校配合,成就孩子
有人说,家长和老师的相遇,是一场爱与信任的邂逅。
老师和家长,就像两支船桨,只有双方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向着我们期望的方向驶去,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
确实,成就一个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
家长支持老师,不护短,教育才有力量。
希望家长做到:
拒绝溺爱:拒绝对孩子过度溺爱或纵容,做错事了要给予适当的惩罚或教育。
公正对待:公正对待孩子和其他人,如果孩子确实犯错了,必须要承认这一点,避免一味指责他人。
正确引导:面对孩子的错误,应该教导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帮助他们找到矫正错误的方法。
学会放手:孩子有权利犯错,也有权利学习自己处理问题,家长要尽早放手,让他有足够的空间去成长。
老师管教学生,不姑息,孩子才有未来。
希望老师做到:
严格要求: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放任。
善于倾听: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偏袒。
积极引导:当学生犯错时,不要只惩罚,更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帮助他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避免包庇:作为老师,不能因为害怕影响师生以及家校关系而包庇学生的错误行为。
新学期,家长和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成功。
老师对孩子尽职尽责,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老师,就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老师们,家长们,新学期,我们一起加油!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互相配合,同心协力,家校合作,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现如今,不少家长忙着工作,忙着事业,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不管了,认为孩子的好与坏都是老师的问题......
无论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远替代不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师的事,更是你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事业!
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一个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其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远大于老师45分钟里的课堂教育。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
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自己在看着电视,却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孩子的逆反情绪特别强烈。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小大人儿。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所以当你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读书的兴趣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但是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上学之后,才把这个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任务交给老师。
你家里的书多,孩子读的书就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孩子从小开始阅读,其好处将会在以后的知识层面,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表现出来。
老师不能帮你培养孩子的意志
老师更多的教给孩子的是课本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的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去培养的。
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许成绩很好,但是意志可能会很薄弱,受不得半点挫折,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老师给不了你孩子长久的幸福感
一个人所在的原生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很大。在父母恩爱、家庭和谐、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阳光开朗、自信很多。
这一点老师教不了,却能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
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做个称职的父母!
教育你的孩子,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但你不一样,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
带着尊重,你就少一些傲慢和偏见,因为尊重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理解与认同;带着理解,你就少一些挑剔和指责,因为理解是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期待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暗示”孩子的未来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期望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这个职业,平凡而又不凡。教室里的孩子们,影响着每一个家庭,也影响着社会未来的发展,他们每个人都是如此重要,如此独一无二。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的起点,那么老师就是带领孩子看世界的一艘船。老师的世界是光明的,孩子的心中就是温暖的;老师的世界是绚丽的,孩子的内心就是丰富的。
当老师内心充满爱,就会成为了孩子成长路上的其中一盏灯,照亮孩子的某一段路。不要低估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可以托起一个孩子的梦想。
在教室里,有未来的医生、警察、宇航员......现在他们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严格要求和温暖陪伴。将来,他们会挺身而出,保护这个世界,成就这个世界,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
当老师们手持戒尺,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在孩子失意时鼓舞孩子、在孩子寒冷时温暖孩子、在孩子犯错时拉回孩子,这就是最温柔的伟大。
家长接力,推动孩子的人生
好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陪伴。 孩子的成长无法重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偷的懒,可能会变成孩子人生路上的深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费的心思,也会变成孩子未来的底气。 好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示爱。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在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被足够的爱滋养,生活会更从容淡定。
好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尊重。孩子除了是父母的孩子,更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做的不是让孩子延续自己的人生和梦想,而是让孩子成就他的人生。
好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以身作则。父母的见识浓缩在孩子身上,父母的修养体现在孩子的言行里。
学生努力,不负自己的韶华 在教育上,老师很重要,家长很重要,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自己最重要。
生活是很公平的,今天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未来的人生走向。
现在为学习吃过的苦,为学习流过的汗,终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满天星河,闪耀一生。
01
家里来客人了,孩子害羞不敢打招呼,家长催促道:“快和叔叔阿姨问好,好孩子要有礼貌。”
孩子晚上闹着不肯睡觉,家长半是威胁半是劝诫:“早睡早起身体好,小孩子晚睡要长不高的。”
饭桌上孩子吃几口就不吃了,家长拉着孩子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别浪费粮食。”
02
03
每位家有男孩的家长,在教子过程中,如果你时刻记着这四大原则,那么,你的孩子一定会很了不起!
原则一:从小就要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男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小男子汉。
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
男孩跌倒了,告诉他:自己爬起来;
男孩胆怯了,告诉他:你可以做得更好;
男孩犯错误了,告诉他:好汉做事好汉当;
男孩不听话了,告诉他:不给父母添麻烦,是男子汉的一种荣耀。
值得注意的是,让男孩从小就具有男子汉意识,父亲的作用是巨大的。
无数事实证明,妈妈过多的保护和担心,会削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
而父亲更显严格的规则、更显宽松的约束,则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与勇气,进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男子汉。
原则二:千万别对男孩来"硬"的,要和男孩做朋友。
男孩最怕什么?
很显然,他们最怕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以及没有自由。
男孩最不怕什么?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男孩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胁迫,"越打越犟"是他们的长项。
因此,所有男孩父母一定要牢记这样一个教子箴言:如果你现在不和你的孩子成为朋友,那么青春期之后,他就会把你当作"敌人"!
和男孩做朋友,其实很简单:
给男孩更多自我选择的权利;
和男孩一同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尊重你的男孩,并放弃"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观念;
时刻让男孩感受到你不温不火的关爱,巧妙约束但不强硬控制。
原则三:别让你的男孩太"富有"。
我们所说的"富有"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父母太多的溺爱和包办,一个是钱财的充裕。
有的父母特别宠爱男孩,一切事情都依着男孩;
有的父母很有钱,他们给男孩很多零用钱;
有的父母很有能力,男孩的大小事情他们都会包办;
然而,父母这种让男孩过于"富有"的做法,又会给男孩带来什么呢?
父母的过度宠爱让他们变得自私而没有责任感;
太多的金钱让他们只想用"奢侈消费"的方式去消耗体内过多的睾丸素,从而忘记了自己还要学习;
父母的事事包办则让他们丧失了劳动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
正因如此,明智的父母从不会让自己的男孩太过"富有",他们会把"爱"藏起来一半,他们会寻找和创造机会让男孩去体验贫穷!
原则四:男孩的成功个性需要从小培养。
生活中,男孩家长常常会有许多的无奈:
教他勇敢,他做事却总是唯唯诺诺;
教他坚强,他屡次轻易放弃;
教他果断,他还是拖拖拉拉;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男孩的家长总会这样自我安慰:"等他长大后,他自然会懂得……"
可事实却往往与家长的期望截然相反。
如果你期望一个一直都轻言放弃的男孩,长到18岁后,忽然一下变得坚强起来,这现实吗?
如果你希望一个一直都畏畏缩缩的小男孩,在20岁之后,忽然像个出色的外交家一样去交际,这可能吗?
如果你盼望你一直花钱大手大脚的儿子在25岁之后,能像理财专家那样去理财,这只能是你的一个美好梦想。
任何一个男孩,都不能只活在家长的梦想里。
所以,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脚踏实地地引导他去积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质。
希望每位男孩的家长,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以自己的儿子为傲、以自己了不起的男孩为荣!
有些家长朋友,知识渊博,读了很多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学、脑科学的。但行动起来,会担心这的,担心那的,似乎受了文字障。
尤其是下面6 个教育习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把孩子当成成年人一样尊重,让他参与到家庭、生活的管理中来,承担自我管理的责任,形成自我负责的闭环,而不是“我为你好”“我安排你做”的填鸭。
是不是时常感觉:孩子越大越难教,很多小事,说了无数次,他们既不听也不做,就像故意跟你做对。
随处丢弃的玩具,下次再玩时,自然是找不到的;磨磨蹭蹭上学迟到,自然要遭到老师的“处罚”......这些事情不需要说太多,家长适当放开手,让孩子自己体会到“自律”的好处。
一个孩子,长大成人,需要十几年;教育好一个孩子,也没有捷径可走。
你越严格要求孩子,孩子越喜欢偷懒。 你紧盯着他,催着他,他还是会想尽办法拖延、磨蹭。 你急得火冒三丈,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毫无改变。
“一个孩子的自律从哪里来?
从他开始爱这个世界,从他开始认同一件事正确的打开方式。
他的自律就从心底油然升起了。”
“从孩子小时候起,我就给他提出了很多要求:
回家先写作业,才能出去玩。每天早起背一首古诗,每周写一篇周记……
可孩子为什么还是管不住,还越管越叛逆?”
刚上一年级时,有段时间女儿放学后总是磨蹭着不想写作业。我看着虽然着急,却强忍住不去管她。 直到有一天,女儿在睡梦中惊醒说:“我没写作业,被老师批评了。”醒来后,她发现自己真的没写作业。 我看着她焦急的样子,没有责怪她,而是建议她:“要么今晚晚睡把作业写完,要么明早去学校和老师商量不写作业。” 结果,女儿还是坚定地选择熬夜写完作业。 自此之后,她就养成了放学后自觉写作业的好习惯。
“无论别人多频繁地给我们指出危险,都不如我们亲自体验来得印象深刻。”
他将一只小老鼠放到了自制的木箱子里。 小老鼠在木箱里乱窜,无意中踩踏触发了机关,轻易得到了食物。 经过几次以后,小老鼠轻松掌握了获得食物的技能。 然而,这样的热情和满足感并没有持续多久,小老鼠就厌倦了。 他不再在木箱里走动,而是在自己肚子饥饿时,才会选择按压机关来获得食物充饥。
你怎么这么粗心? 你怎么这么喜欢偷懒?
你今天及时写完了作业,而且写得很认真; 你很勤奋、很努力; 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妈妈,我不是不想写,我是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写?”
孩子学习不自律,是否因为缺乏对学习的兴趣? 讨厌被父母粗暴的委派任务? 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遇到了克服不了的困难? 没有成功的信心? ……
---END---
Copyright 2023少年文武堂版权所有本站关键词:国内夏冬令营、国际夏冬令营、假日亲子营、团队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