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
——编者
最近,身边遇到两件事:
一个是男孩子,四年级,思维敏捷反应快,偷偷充值打游戏,作业草草了事,学习一落千丈。家长屡教无效,很苦恼。
一个是女孩子,平时学习很优秀,到了六年级,经常跟大人顶嘴,不按时做作业,不按时吃饭。大人也被搞得无法。
从心理学角度,孩子四年级开始,自我个体意识增强,教育方式也应有所改变。
但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归根结底,家长在孩子小时候,规矩意识不强,或者实施规矩不科学,
长期没引起重视,导致问题显现,越来越难解决。
规矩,越早立越好
规矩和爱,是教育的核心。
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
某个角度讲,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规则的理解都源于家庭的启蒙。
因此,规矩的设立要趁早,要让孩子在成长的初期就明白:
世界是有秩序的,每个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段都需要遵守既定的规则。
规矩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积累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规矩不一定要写下来,可以是共同的约定。
比如,饭前洗手、饭后收拾碗筷、按时完成作业等,这些都是家庭中的小规矩。
它们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规矩的本质,是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
规矩,其实是为了科学管理时间,科学做事,让孩子学会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规矩,也能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按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规矩是共同的事
立规矩之前,我们需要和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立这样的规矩。
只有当孩子真正理解了规矩背后的意义,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去遵守,而且为能做到守规矩而快乐、自豪。
这样的规矩,才是真正的规矩,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规矩是静心学习的前提
一个遵守规矩的孩子,才能心无旁骛,在学习中保持专注和耐心,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
他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抓规矩就是培养习惯。
这样的习惯,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交往的,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规矩立了一定要实施,不能只立不行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当大人自己遵守规矩时,才有底气要求孩子去遵守。
同时,我们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家长也可以通过规矩树立威信。
言必信,行必果。
当我们通过规矩来约束孩子的行为时,也让孩子感受到规矩的威严和力量。
有规矩的爱,才是真爱
孟子认为,规矩和爱连在一起,规矩的效果取决于仁爱。
立规矩,必定是基于爱,理性的爱。
爱孩子,不是无条件的纵容和溺爱,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真正的爱是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人。
说不定,还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隐患。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立规矩!
朱者赤,近墨者黑。
淮南的橘到了淮北就成了枳。
都是因为环境的影响。
狼孩的案例、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环境真重要。
真正的教育是环境、师长、同伴营造的大背景下的一种影响,一种熏陶,一种润物无声的改变。
真正的教育要坚持长期主义。
环境影响: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从家庭环境到学校环境,再到社会环境,每一个细节都在悄然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轨迹。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力量,培养出健康的人格。
一个充满争吵、冷漠的家庭环境,则可能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环境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校氛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未来学校,应该是博物馆的样子。”
“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如果真像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说的那样去办学,学校环境将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社会环境则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孩子在社会环境中接触到的人和事,都在不断地塑造着他们的价值观。
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与孩子讨论社会现象,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师长影响:点亮心灵的灯塔
谢家湾学校总书记刘希娅曾通过《中国教师报》寄语一线教师:
“教育即影响。世界上没有哪一份事业能够像我们这样,通过影响孩子去影响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影响世界的方向和未来。教师要让自己的生命状态成为孩子的榜样,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
教师和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点亮孩子心灵的灯塔,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家长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师长。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养成和行为习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长,就会影响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古玩的家长,就会影响出一个喜欢古玩的孩子;一个喜欢音乐的家长,也会影响出一个喜欢音乐的孩子。
师长的影响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对孩子心灵的启迪和引导。一个好的师长,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同伴影响:共同成长的力量
"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如果学生只是与一些不良朋友交往,那么他们将会违背老师的教导;如果他们沉迷于一些不正当的娱乐活动,那么他们的学业就会被荒废。
同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他们的陪伴和影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双向的。
一方面,孩子会从同伴身上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受到同伴的影响,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这种相互影响,有助于孩子形成更加完整和丰富的人格。
同伴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经历。
通过合作,孩子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分享和沟通;通过竞争,孩子可以学会如何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和超越自我。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与优秀的同伴交往,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同伴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育即影响。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些因素,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影响,让教育如涓涓细流,深入孩子的内心,由内而外地真正发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成长。
如今,尽管孩子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但他们的品行、好的习惯、阅读兴趣、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幸福感其实都源于简单的家庭生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每一个父母来说都是需要专注一生的事业。
良好的品行,来自父母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人,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
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读书的兴趣,来自父母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
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
你家里的书多,孩子读的书就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
坚强的意志,来自父母
老师更多教给孩子的是课本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的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培养的。
老师没有办法帮你去培养,这些只能由家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如果你忽略了,那孩子也许成绩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点挫折,一样不会成才,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长久的幸福感,来自父母
一个人所在的原生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里阳光很多。这是老师给不了,却能决定孩子一生!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做个称职的父母!
教育你的孩子,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但你不一样,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
最近,网上被一则话题 #易怒父母养出来的孩子# 刷屏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01
心平气和的力量
作为家长,一定要对孩子保持心平气和的情绪,这做起来很难,但一定要坚持,要保持正能量!
对孩子的教育不要用抱怨的口气,态度也不要是负面的。否则,会让孩子看世界的角度也是负面的。
做家长都会做得很简单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面对孩子的成长,一定要永远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
大人们习惯把自己在社会上所得到的不公平转化成怨气再散发出来,并且把自己某种不利的状态,通过把责任推卸到社会或者其他人身上,来表明自己的无辜。
而所有这样的做法全是负面的,你的态度是负面的,你负面的态度一定会影响到你的孩子,你的孩子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是负面的。
所以保持对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和交流、不断保持正能量很重要。
当父母的情绪被孩子可预料的时候,被孩子接受的时候,你做父母才是合格的。
02
家长一定不要溺爱孩子,能自己带孩子最好自己带。
家长要给孩子立规矩,不能要什么就给什么。
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而这些规矩也是要符合人性的。
比如俞敏洪给儿子立的规矩是,孩子不能用电脑玩游戏,玩游戏要有时间限制,并且书房门不能关不能锁。
有自律能力的孩子,知道什么能碰什么不能碰。
同时,在孩子适当的年龄,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收拾屋子、做饭,这样可以锻炼孩子有条不紊的能力。
要让孩子知道得到一些东西,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一旦定好了规矩,夫妻一定要保持一致。
03
俞老师告诫家长:
“一定要影响孩子多读书,父母最好要和孩子一起读书。”
他现在还坚持每天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
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和爱好,对他的影响将是一生的。
所以,现在还没有陪孩子一起读书的家长们,赶紧行动起来。
04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这里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
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
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
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
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
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
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
家长要学会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
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
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
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05
在讲座中,俞老师强调他同意一个观点:“妈妈的素质将决定孩子的一生”!
中国90%以上的家庭都是母亲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多,因此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变得尤其重大,只要是妈妈当不好,孩子就一定不好,这是必然的。
在俞敏洪的成长过程中,受他的母亲影响很深。
他的母亲在他三四岁的时候就引导他要当一个教书先生,因为当农民太辛苦了。
为此,从小到大,他的母亲从来不给他买任何玩具,而是买书看。
这样的读书能力,让俞敏洪仅仅五岁就已经认识了五六百个中文字,到小学六年级就可以读《水浒传》了,家教的影响就在这儿。
当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作为源头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父母一定要及时自查,别让你错误的教育方式,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现如今,许多家长忙着工作,忙着事业,把孩子扔到学校,交给老师,什么都不管……孩子的好与坏都是老师的问题。
这个观念显然是错误的。
无论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远替代不了。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只是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1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
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
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老师无能为力!
2
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
3
4
5
6
很多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又羡慕又嫉妒。
然后再转头看看自家孩子,每天丢三落四、磨磨蹭蹭、一道计算题半小时还写不完,真的是气得直跺脚。
都是孩子,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要知道,白菜在清水里泡是一个样,在盐水里泡又是另一个样。
我们楼上住着一家三口,每天晚上一放学就会传来怒骂声和争吵声。
妈妈常常教训孩子:
“我让你写作业是害你吗?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要饭!
就你这样要饭可能都没人搭理你,你就等着饿死吧!”
孩子则是边哭边顶嘴:“你们凭什么管我?你们不是也天天一到家就看手机?你和我爸不也是小学毕业吗?你们怎么没饿死?”
爸爸时不时也会插上几句:“你看看你把孩子教成啥样了?都是你惯的!”
一家人天天互相指责、对骂,听着就让人头大。
父母跟孩子离的最近,相处时间最多,对孩子的影响自然也最深。
想起《正面管教》的作者,曾分享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段时间,她发现孩子做事情总喜欢半途而废,玩魔方几分钟就不玩了,想看书没读几页就撂在了一旁。
她感觉很奇怪,就去问孩子到底怎么回事。
谁料孩子竟然说:“我是跟你学的啊!”
她这才想起,自己在写稿卡文时,总是会不耐烦地把稿纸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里,然后转头去做其他事。
她没想到,自己无意识的行为,竟然这么快就被孩子学会了,并形成了一种习惯。
从那之后,她就再不敢大意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在家庭的习惯中长大的。
父母生活散漫,孩子也会随心所欲;
父母若是懒惰,孩子自然不会勤快;
父母习惯了摆烂,孩子也学不会上进。
你给孩子的,都是一些垃圾习惯、垃圾环境,那就难怪孩子不成才了。
1.阅读的习惯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不是车子、房子和存款,而是读书的习惯。
想起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成长经历。
父亲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起早贪黑工作,晚上到家还得操持家务。
可哪怕再忙再累,母亲也会在睡前坚持看半个小时的书。
正是母亲的这一习惯,让白岩松也爱上了阅读。
当时的他虽然调皮,成绩也不算突出,却很喜欢去图书馆。
不管是大人的书,小孩的书,甚至很多奇怪的书,他都读得津津有味。
这个习惯,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如今他回到家最爱的还是泡上一杯茶,捧起一本书来看。
而白岩松的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也成了一个小书迷。
儿子的空闲时间,从来不打游戏不玩手机,而是躲在房间里看各种书籍,还必须是纸质书。
学习上,儿子也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高三直接被保送到了国外留学。
老话说,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父母爱阅读,家里有书香,便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和浸润。
刚开始,女儿叫苦连天,每次都哭着喊着要放弃。
但父亲却一直鼓励她,陪着她一起跑,两人硬生生坚持了200多天。
如今,女儿由内而外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体质变好了,脸上笑容也多了,整个人容光焕发、自信满满。
北大校长王恩哥说过,人的一生应该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另一个就是运动场。
运动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强健的体魄,更是坚韧的性格和无限的勇气。
儿童心理学家曾追踪调研了不同阶层的家庭,结果发现孩子表现优异的家庭都有相似性:
父母都会温和地和孩子闲聊,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正是这些互动带来的愉快体验,会给孩子的心理注入能量,让孩子努力向上。
想起学霸史恺昇,就有一个特别会聊天的爸爸。
爸爸会从一个小瓶盖,和他讲到圆周率;
玩弹珠游戏时,爸爸又顺便教会了他4x5和5x4的真正意义;
谈到外星人时,还能给他科普十进制和二进制的优势......
这种松弛愉快的闲聊,不是刻意教导,而是寓教于乐,同时还拉近了父子两人之间的关系。
彭凯平教授曾建议,每个家庭每天至少要有半个小时的闲聊时间。
少关注成绩,多分享生活;少一点指责,多一些共情。
这样,孩子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心理能量,以更加饱满的情绪和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郑渊洁曾经说过,自己每天都会坚持凌晨4点半起床写作。
女儿看到了,就会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郑渊洁告诉女儿,当我们把一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先完成,再去做其他事情时,心里会更轻松,否则做什么也不会踏实。
在他的影响下,女儿每天放学都会先完成作业再去玩,从来不需要大人催促和管束。
有时候郑渊洁心疼女儿,说让她先休息会再写,女儿却说“写完了才能休息好”。
就这样,郑渊洁从来没为女儿的作业发过愁。
许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作业拖拉、生活懒散、沉迷网络,各种不自觉,殊不知孩子都是在跟着大人的行为走。
父母连自己都管不住,就更别指望孩子能自律。
04
“父母怎样穿衣服,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怎样表现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
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罗纳德·L·帕丁
管理学生的能力是班主任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这项能力也非常重要。能否和学生建立和谐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是决定每一位教师职业生涯能否顺利的重要因素。
中国从来不缺少英雄
他们隐藏在华夏土地的各个角落
但是你不可能知道的是
有一支默默守护在蓝海中的力量
更是组成了维护祖国坚强的后盾
“少年强,则国强”
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军舰梦
这次,我们将实现孩子们军舰梦
2024文武堂行走的课堂
将带领孩子们实现军舰梦
走进海军的世界
今天
我们从中国海军的诞生地
开启这段将震撼内心的研学之旅
近距离感受军舰的英勇战火气息
01
轰五轰炸机
➽1955年,江山岛战役,我军首次进行海陆空三维一体的联合战斗
近距离见证舰载武器的力量
02
鱼雷和舰炮
➽上游一号、海鹰二号
➽53-66型鱼雷
03
高射炮
➽九五式100毫米高射炮,射程在2万1千米
近距离,追溯海军历史,瞻仰光辉事迹
04
海军历史
随着馆内历史文献感受一段峥嵘与光辉,墙雕历史渡江战役,海军地图与军旗,亲自设计的开济号,以及时间脉络下的近代沧桑,讲述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成长历程。
从刚组建时的海军仅有13人,到如今已遍布祖国的所有海域,从打渔船作战到专业舰艇,渡江战役靠着渔船和民船打过了长江,解放了南京,这是何等的壮举。
他们静静诉说着当年的烽火壮举,孩子们从激动、颤抖到惊呼、沉悟,收获震撼内心的历史洗礼和悄然茁壮的壮志雄心
“三舰一艇”
神秘的军舰之上:孩子们不仅可以亲眼见证其威武形象
亲自感知其绝对力量
还可以学习收获舰艇知识
包括舰艇分类、舰艇基本组成、
船体结构、武器系统、动力装置等
108西宁号导弹驱逐舰
108西宁号导弹驱逐舰为旅大051型驱逐舰的第七艘舰,由大连造船厂制造,1980年6月29日,正式编入海军北海舰队服役,参加南太平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1996年8月,随112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组成编队,出访朝鲜。2009年,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式,在检阅外国舰艇的阅兵式上担任基准舰,外国军舰沿着108西宁舰排成一列接受检阅。2013年9月25日退役
515厦门号导弹护卫舰
515厦门号导弹护卫舰原名“济南舰”,1986年改名为“厦门舰”,053H型导弹护卫舰。1975年10月27日下水,同年12月31日服役于东海舰队,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多次出色完成战备训练、护渔护航、巡逻监视、演习演练等任务。2013年8月27日退役
274潜艇
274潜艇为首批国产33型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于1975年4月下水,同年12月服役,32年后退役。该潜艇船体呈流线型,艇内层分布为7个舱室
船舱内部
看过了解国“三舰一艇”庄严伟岸的雄姿
我们再将视线聚焦到舰艇的局部和内舱
以此来带领孩子们
更好更多的了解到关于人民海军和舰艇的知识
相信这次的探索学习
在孩子们的心中一定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小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去探索
中国海军的故事!
Copyright 2023少年文武堂版权所有本站关键词:国内夏冬令营、国际夏冬令营、假日亲子营、团队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