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2020-02
27

最近一个朋友找我诉苦,说自从儿子上了幼儿园后,不知怎的脾气越来越坏了,经常一个不如意就开始大发脾气。

最近很让她火爆的一件事:从幼儿园接了儿子后,儿子说要吃KFC里的海盐味冰淇淋,结果去了之后发现卖光了,孩子就开始大哭大闹。

朋友试了各种方法来哄:

“妈妈知道你很想吃,但是现在卖光了,你很生气,妈妈理解你。”——没用;

“我们买一份巧克力味的,再买一份你爱吃的鸡块,好吗?”—— 没用;

“我们去其它店里去买,好吗?”——还是没用。

最后妈妈被气的不行,只能用一顿吼结束了小孩的哭闹。当天晚上她给我发信息说:现在小孩都怎么了,就这么点的小事,要发这么大脾气吗?该怎么教他情绪管理呢?

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这种情况当妈的都遇到过吧。

另一个朋友有一次她下班比较早,本来想好好陪孩子玩一会儿的,结果儿子因为她没有把小汽车放在儿子指定的地方,就哭了老半天,而且怎么哄都哄不好,最后搞得不欢而散。

还有个妈妈说她陪着孩子上体能课的时候,孩子只是轻轻绊了一跤,结果就哭闹了很久,一直安慰都没用。她很是不理解,地垫那么软,能有多疼啊?真是娇气的很。

碰到上面的这些情况,大部分的妈妈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就这么点小事,至于吗?得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共情、情绪管理,固然是重要的,但跟孩子谈这些,就够了吗?

在《游戏力》这本书里提到一个案例:

一个5岁的小男孩,最近频繁的会发很大的脾气,而且愈发愈烈,他的爸妈只好一起带孩子去做咨询。咨询师问爸妈:你认为孩子发脾气,是在表达什么?爸妈不假思索的说道,他们觉得孩子是在找麻烦。

但是咨询师坚持请他们把小男孩发脾气行为解读为某种信息,他们说,孩子应该是在表达受挫的感受,因为他觉得自己比不上哥哥,因为时常受到哥哥的嘲笑。

书里把这种情况形容为“情绪的燃烧”。眼前的我们所看到的小事,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火种,而真正引起大火的,是边上的汽油桶。

我挺认同这种说法。当我尝试把孩子的脾气解读为某种信息的时候,往往会恍然大悟:孩子的哭闹,并不一定只代表眼前。就像昨天晚上孩子因为小事闹着不肯睡觉,其实是在控诉我白天没有陪她玩,她只是在发泄对我的想念,希望我能多陪陪她。

孩子还太小,还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感觉或者需求很清楚的表达出来。哭闹,正是他们掌握的能够表达自己的最佳方式,这实际上是一种孩子的“加密的语言”,是孩子在尝试“表达”出来。

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惠芙勒在《倾听孩子》这本书里说过,父母如果能够“穿越愤怒”,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的心情。

六六现在6岁了,在这6年的相处里,我越来越能“解码”她的脾气了。其实孩子的脾气大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受挫”。

孩子在掌握某种新技能、接触新环境的时候,都容易产生这种受挫感。这就是为啥,刚学习走路的孩子有时候会发脾气式的扔玩具,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回家时经常臭着一张脸。

像前面提到的上体能课摔了一跤,不停哭的孩子,后来妈妈等孩子冷静后了解到的情况是:孩子在班上算是年纪比较小的,又是半路进来的“插班生”,其他孩子都上了一段时间了,导致小女孩子很多动作都不会。摔的那一跤,可能是找了一个“出口”,把自己的挫败感哭出来了。

而那个因为一个冰淇淋失控的小孩,是上幼儿园之后脾气越来越大了,所以我建议她去找老师聊聊。聊过之后才知道:儿子好像不太懂得跟别的孩子交朋友,加入不了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在人的天性里,“挫败”似乎是令人羞愧的感受,即便是一个孩子,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所以他们往往会通过其它的看似合理的借口,发泄出来。同时通过发脾气,来找回掌控感、确认自己是被爱的。

排名第二位的,是“需要陪伴和观注”。

六六小时候如果感觉到被大人忽略的时候,就容易“没事找事”,她实际上在用这种方式在表达:我无聊了,我想你了,快来陪陪我吧。

此外,孩子的脾气通常还可以被这样解码:

饿了、累了、困了、生病了,需要照顾;

生活中的某种固定程序被破坏了,需要安全感;

老是被强迫做这做那,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感觉自己没有力量,需要力量感;

孩子的生活中,最近发生了大的变动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常常因为看到的是“小事”,即使在耐着性子安慰,其实内心里也不理解孩子,觉得孩子这样做实在是“小题大作”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很快就会失去耐心。

掌握“坏脾气解码器”的第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很好的帮助家长们先控制自己的情绪,试着去理解孩子并不是无理取闹。

第二个好处是能够真正帮助到孩子。教孩子情绪管理,只是治标,找到背后真正的原因才是治本。

下一次孩子再小题大作的时候,不妨试试这样说:

“你是不是觉得别的小朋友都做的很好呢,你却做不好呢?没关系呀,妈妈理解你。可以和妈妈说说你心里的感受吗。”

情绪管理并不只是为了让孩子在这一刻停止哭闹。让孩子知道自己产生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并且知道有情绪是正常的,没有情绪是“可耻”的,所有的情绪都会被接纳,才是真正的情绪管理。

2020-02
20

中国人可能是全世界最心急的一群人。所以,中国速度才可以震惊世界,震撼世人。但是,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依然可以沿用这样一套心急火燎加上过度上心的哲学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永远是先学会爬行,再学会走路,最后再完成奔跑。

诚然,时代的加速器一直在高速地运转,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落后的那一个。让孩子过早地背负上竞争的压力,体悟成年世界的残酷,对孩子来说,是否残忍决绝了一点呢?家长容不得孩子情绪的爆发与态度的转变,让本是无意的穿堂风,变成了引山洪。这可能就是不愿等待的代价。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尊重、平等、理解与博爱。让孩子做自己的鼓手,去掌握人生的节拍,击打或精彩或惊喜的鼓点,家长只需要拍拍手,静静地看着孩子的长大。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愿等待

作为一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者和工作者,我接触过很多孩子和家长,不少答案里面提到的种种问题我也深有同感。

但是,我想说一个好几代中国家长都有的通病——不给孩子留时间,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极度缺乏延迟满足能力。

例如:

不停追问不开心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各种培训和才艺都赶快赶早考证考级,

要孩子立刻修正错误但不给时间,

催着逼着孩子穿秋裤,

跟孩子发生冲突了立刻就要分出个胜负而不接受求同存异,

孩子的恋爱对象令人不满意就要求他们立刻分手,

孩子不谈恋爱心里着急要求他们马上就得成家……

很多家长,一个个慌得不行,养育孩子根本就没有缓急节奏,甚至无视了一些人跟人相处时的基本原则,毫无“静待花开”的态度,只有“多快好省”的跃进思想,期待每一个跟孩子有关的事儿都能即刻生效、立刻搞定。

我知道,孩子的事儿家长着急,这是上心的表现。

有的不等待真的是关爱:怕摔了、怕病了、怕不舒服了,着急没毛病。

但是孩子身上的很多别的事儿,说实话,你急有什么用呢?有那着急的心劲儿,你不如多点耐心按部就班来解决本质问题。

我最怕家长跑过来问我问题却不愿意深入讨论:孩子玻璃心、孩子开口晚、孩子在幼儿园打人——没错,这都是问题,但哪个问题不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

树上结个果子,从酸变甜还要几个月呢,何况是个孩子?玻璃心可能是孩子习惯了以负面情绪寻求家长的关注,开口晚可能是日常的语言接触量就不大,孩子有暴力行为可能是对于解决冲突的认识有偏差……

这些情况映射出每个家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深入探讨、详细沟通、稳步推进,那怎么解决?

但很多家长就是不愿意等,他们需要立竿见影地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期待发展,他们说:“老师你说的我知道,可你看家里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以后一定注意,你现在给我点干货,支支招,让他赶快自信起来,多说话别打人!”

说实话,治标不治本,治了也白治。就算你这个急性的问题解决了,那慢性的问题还存活着,没几天就要换个方式爆发。

也许各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养育风险,但在我看来,中国最普遍的养育风险,其实就是这个能给每个家庭的养育误区持续推波助澜的共性问题——家长们的等不急。

而这种不愿等待,在我看来最常规的有三种表现形式:

不给孩子转变情绪与态度的时间

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看见了心仪的玩具,站着看看伸手摸摸再正常不过,很多家长就已经要如临大敌的开始拽孩子走。

如果孩子表达了想要的意愿,一些家长又会用种种手段来表达拒绝,倘若谈不拢——就像你肯定在商场见过的一样——就有可能发生震天哭喊、满地打滚、愤怒斥责和强制带离。

很多时候,家长不给孩子预留“想一想”、“考虑考虑”的时间来转变态度,而要求孩子立刻一百八十度转变思路,抛弃执念,立刻坚定不移地跟他们走。

更多时候,家长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有负面的情绪,我很少听到有家长能说出“如果你难受的话,那你可以在这儿哭一会儿。”这样非常高水平的话。

大量的家长会要求孩子在悲伤、愤怒、嫉妒、消沉的时候立刻终止,三秒内转变成积极阳光的小太阳——但你想想也知道,这怎么可能呢?大人丢了一百块还心情低落半天呢,孩子碰见了糟心事儿,凭什么就不能在负面情绪里沉浸一会儿?

家长的这些做法,对于孩子的情商其实是有相当的负面影响的,他会让孩子失去与自身情绪好好相处的机会,对于情绪体验的压抑与被动的快速转化也会降低孩子处理自身负面情绪的能力。

同时,也有可能让孩子掌握这种错误的人际交流方式——比如很多人谈恋爱后,动不动就追问与逼迫自己的恋人,不给对方预留足够的心理空间,进而会让恋人降低了对于自己和这段亲密关系的评价。

限制孩子成长与发展的通路

家长们在孩子身上的付出总是追求即时与强烈的获得感。花钱报了各种班,那各种才艺各种演出甚至各种比赛,都是用来展现能力的好平台。

恰恰因为这种想立刻看到直观成果的心态,让孩子们开始特别偏重学习高转化率的才能,比如背古诗、学钢琴、学舞蹈......

这些技能都有比较强的获得感,因为有更多的机会如表演、认证与赛事能用来展现成就。但是,很多软实力因为没法评级打分和 PK,自然就难得青睐。

审美的能力很重要,好奇心很重要,博物学储备很重要,环保意识很重要,体育精神很重要——但因为这些软实力难以构成直接反馈的硬通货,它们在孩子成长中的比重其实并不高,也并不够刻意。

好在这个情况如今大有好转,而且趋势愈发健康,孩子的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当年那一代被揠苗助长的人也成长为新一代的家长,对于这些事儿有了更正确的认识,所以我想,这一点将成为我今天提到的问题里最先得到解决的。

不让孩子掌握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

因为家长过度主动、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很多孩子其实很难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

对不少孩子来说,什么时间起床、吃饭、学习、社交、锻炼、娱乐、休息……其实一直在被安排,甚至被迫进入时间安排上的对抗(孩子想玩手游,家长不预留相关事件,那只能在其他时间偷偷玩)。

而这也会导致孩子的独立性严重缺失,对于生活的主动掌控能力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培养。

刚出生的宝宝只会哭,但是人都是慢慢会走会跑会说话的,随着能力边界的延展,家庭应该给孩子出让更多的掌控力。

很多孩子接受被动管理习惯了,待上了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才开始做些对自身主动管理的事情,其中的能力短板不言而喻。

人生若是一条标准的赛道,那生命也太过枯燥 。


2020-02
16

今天,看到有位家长这样留言:“孩子不爱学习,说学习很累,还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呢?是大人让他上小学的,又不是自己愿意上的!”

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不知道为什么学,只是别人上学自己也上学,大家都这样,好像也没什么为什么,那自然也没什么特别的学习动力。

所以很多孩子不想学习、不爱学习、甚至不学习,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虽然道理讲了很多,但没什么用;骂也骂了、吼也吼了,甚至打也打了,但孩子非但没有好好学,反而更讨厌学习了。

究其根本还是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如果孩子自己学得没劲,那你再给他讲道理、再吼他也没用。

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那得先帮助他解决内在的问题。

其实我们做家长的何尝不知道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又何尝没有鼓励过孩子给他动力,但我们大多走进了误区,想想看下面这类话我们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说了多少次:

你说说你,我和你爸这么努力地工作挣钱,还不是为了你,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吗?

儿啊,咱家就靠你了,你现在好好学,以后才能出人头地啊!

孩子,你现在好好学习,以后就能上好大学,毕业了就能有好工作,就能挣很多钱了!到时你想买什么买什么。

又想出去玩?滚回去看书去!

行行行,你就不好好学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以后有你后悔的!

……

这类话我们说过很多很多,但孩子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好像也没什么用,不仅没有从此爱上学习,反而可能越来越讨厌学习。

只是因为我们的讲道理和鼓励都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未来太远,孩子没什么感受;理想太容易说出口,就变成了只是说说;你的辛苦付出和希望,却变成了孩子的压力。

一切都和孩子的眼前没多少关系,一切都变成了逼着孩子学,这并不是在给孩子动力。

被逼着学的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可能会越来越讨厌学习;而爱上学习的孩子呢,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朋友老张的儿子今年考上了北大,他自己学历并不高(中专毕业),问他有什么秘诀,他只是笑着说:“也没啥秘诀,就是让他喜欢上读书学习!”

他是这样做的,在儿子小的时候,他经常给孩子讲好听的故事,每次孩子都听的入迷,缠着他讲完一个再讲一个,后来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的故事啊!”

他给孩子说都是在书上看的,书上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呢!于是孩子很早就学会了查字典,只是为了多看书、多读故事。

当儿子问他为什么算术这么好时,为什么写字那么漂亮时,为什么知道天是蓝的时,为什么懂那么多时……老张总是回答,这是爸爸在书上学的。

所以孩子从小就很喜欢读书,因为书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有很多的本领。而且老张还对孩子说:“书里的知识太多了,老爸也只学了一点,你学校里学到什么新的东西一定要讲给爸爸听哦!”

于是孩子不仅喜欢读书学习,而且还喜欢讲给爸爸听,每次给爸爸讲了新的东西他就很高兴、很有成就感。一直以来他都是这么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最终考上了北大。

这个孩子学习的动力只因爸爸的那句:“这是爸爸在书上学的!”所以从小就爱上了读书学习,爱上了在知识的海洋里发现探索。

爱上学习的孩子让人羡慕、渴望,我们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够这样。那怎么让自己的孩子爱上学习呢?

◆ 别指责,给孩子来点实际的

怎么吼都不管用,那就别再指责了,讲道理谈未来离孩子太遥远,没有切身感受。那不如先来点实际的,能吃能喝能玩的。

今天你能把这篇课文背会了,那妈妈就奖励一个你一直想要的玩具(或者一本漫画书、一点零花钱……),如果你能在课堂上老师提背的时候给背出来,那还有奖励。

这并不是用奖励来让孩子学习,只是先用奖励让孩子动起来,先有所进步。

◆ 成就感,孩子喜欢这样的感觉

当孩子真的提前背会了,而且在课堂上背出来了;那家长可以问问孩子是什么感受,是不是很骄傲、很有成就感?

是不是很喜欢这种感觉,自己只是努力了那么一点,不仅提前把任务完成了,还得到了奖励,而且妈妈不再催了,老师不再批评了,连同学们也很惊讶!

先让孩子有所进步,看到并鼓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体会成就感和进步的种种愉悦,孩子会喜欢上这种感觉。

先从小进步开始,让孩子适应这样的努力,然后再变成大进步。

◆ 谈成长,别给孩子谈理想

不谈理想,因为理想对孩子来说还太遥远,太过遥远和空洞的东西并不能给孩子多少动力。

多关注孩子的成长,有了上一步的努力,孩子的进步就会多起来,小进步会变成大进步,小成长会变成大转变。

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成长,并给予表扬、奖励和鼓励。

孩子不拖作业了,孩子会提前预习功课了,孩子课堂上敢举手发言了,孩子这次考试前进了几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长,都是孩子的快乐,不要只关注孩子的不足。

当孩子有了这些转变后,会渴望更大的进步,这时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小目标了!学习之路正式开始。

不同的阶段,孩子有不同的学习动力,也许开始时只是为了一顿好吃的、一个玩具,但后来会变成被夸奖的快乐,会变成被爸妈、被老师认同的成就感,再后来就会变成成长的快乐,就会有更多的内在渴望。

学习之路很长很长,我们不可能一直管着、催着孩子学习进步,尽早的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爱上学习,才是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的源泉。

2020-02
14

您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依然需要父母的帮衬,并且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或者这样:你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却依然不懂得心疼你?来看看这篇文章,或许会有答案……

卢梭在《爱弥尔》中一针见血指出:

“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

我们总是说要好好爱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就不知不觉中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问原则对错。

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被爱是应该的,父母就该这样对我。

很多人成年之后还理直气壮地啃老,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更不懂关心和感激他人。

有时候别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过多。同样,孩子也不是天生的“白眼狼”,而是你无限度给予的结果。

无微不至照顾女儿的妈妈

却每天接受孩子的责备与挑剔

我们隔壁的女孩上初三,她妈妈在生她时大出血,在手术台上抢救了好久才活过来。自此以后身体就很不好,他们两口子都很在意娃的教育问题。

那个女孩儿也很争气,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年级前三名。

可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放学回家后,跟妈妈吵架的声音。

有一次,她妈妈跟我一起买菜,就在路上开始诉苦。说是自己一心为女儿,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生怕有一餐不和她胃口,让孩子吃少了。学业这么重,作业那么多,该如何是好?

再后来跟她一起聊过好几次,每次的话题都以她女儿开始,再以她女儿结束。很少有听她说起过自己。

她在照顾女儿方面也确实尽心尽责,每天女儿进门前,她都会把精心做出的饭菜摆在桌子上,洗完衣服叠好放柜子里,并且把第二天要换的衣服给孩子放床头。

有一回天气热,她给女儿拿的衣服有些厚,自己在那里自责了好久。我对她说,孩子都上初中了,热了肯定自己会脱的。

可这样一位尽职尽责,无微不至照顾女儿的妈妈,却每天要接受孩子的责备与挑剔。

女儿从来不觉得妈妈为她付出有多辛苦,好像自己享受到的一切都理所应当。

我想如果那位妈妈让女儿放学回来自己盛饭,自己收拾房子和衣服,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种结果呢?

自己奉献过多

让孩子觉得她根本不需要心疼

我有个很要好的同学,她有一个妹妹。有一次,我去她家里做客,她妹妹嫌她妈做的饭不好吃,要吃肯德基,问她妈妈要钱去买,其实那时她妹妹也已经在工作,自己挣钱了。但她妈二话不说就把钱掏出来了。

更令我震惊的是,她妹妹买回来之后,一个人狼吞虎咽地就吃了起来。吃的差不多了,把袋子提起来放在她妈跟前说:“我不吃了,剩下的给你喽!”

她妈妈竟很自然地拿起来吃完了,没有任何觉得不对的地方。

我想如果是我,肯定不会把自己吃剩的给我妈吃,而是会跟她一起分享。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吃完哨子面,把剩下的汤和菜哗地一下倒进了我妈的碗里。我妈当场严厉地批评了我,大意是要尊重她啊什么的。你看就是因为妈妈的有限度给予,所以才让我至今记得有些事不可以那么做。

其实,我那个同学的妹妹到现在自己生孩子了,都没学会心疼她妈妈。

上次她要搬家,让她妈帮忙去收拾。她回到家的时候,她妈妈刚下班回来正在做饭,她就一个劲地在那里催促。

她妈妈做好饭,连吃一口都没顾得上就跟她一起去收拾东西了。而且她妈在做饭时还问她妹妹吃过了没,她妹妹说在来的路上买饺子吃了。

我又震惊了一把,心里想为啥不打个电话问问她妈吃饭没,如果没有的话,买来一起吃不很好吗?

我那位同学的妈妈,整天埋怨自己的老公和女儿不知道心疼她,可她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奉献的过多,以至于让人觉得她根本不需要心疼。仿佛她生来就该心疼别人一样。

溺爱换来冷漠

还记得那个在机场弑母的汪佳晶吗?他在日本留学五年,期间的生活费和学费都来自于母亲每个月7000元的收入。

他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给予的一切,却从未想过自己24岁的大好年华,完全可以靠勤工俭学来替母亲分担。

最后一次,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没钱给他了。他竟然对着前来接机的母亲连捅9刀。

作为一个母亲,看到这则新闻时,我震惊不已。

一个对自己有生育之恩,养育之恩的人,他如何能下得了手?难道把你养到24岁了,你还不能独立吗?难道身为人母就活该养你一辈子?对自己的亲生母亲都缺乏宽容,痛下杀手,何况对别人呢?他还有一点宽容之心吗?

反思

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如果你不想自己所有的付出换来的都是伤心和失望,那就请有限度地去给予,那才能打造出健康的亲子关系,不然终有一天会溺爱成灾!

2020-02
13

孩子们上网课有一段时间了

老师和同学们也逐渐适应了

这种新的学习模式

有家长给小编留言说

孩子的学习逐渐上了轨道

自己看着很高兴

一家子总算没白忙活

为啥一个孩子上网课

要一家人跟着忙活呢

一了解才知道原委

由于孩子对上网课本身

也不是很了解

居家学习需要

家长的远程配合

才能保证孩子的学习效果

各种家校群的消息比以往多

家长盯着各种群

以防错过重要通知

再加上孩子们在家学习

容易受到干扰

家长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管束孩子

有人开玩笑地说

这需要成立几个保障小组才行啊

孩子居家学习

这种经历对家长来说也是第一次

难免有点不知道如何应对

成立所谓“保障小组”

是一句玩笑

一句玩笑包含了家长为

“停课不停学”做出的努力和付出

虽然家长们为孩子着想的

心情都是一样的

但是对待孩子的态度

却是千差万别

有人把家长

大致划分8种类型

01监管型

如监工一样,全流程、全时段对孩子无死角全覆盖监控、监管、督查,孩子没有一点自主、自由。

02包办型

资料下载、网络调试、视频切换,时刻关注钉钉、微信、QQ群信息、打卡,孩子一点不操心,一切有家长代劳。

03唠叨型

“看你观课样子,一点也不在状态”“只知道玩,作业做完了吗?”这些话挂在嘴上,一天说多遍,让孩子感到厌烦。

04二次讲解型

怕孩子听不好,学不会,自己先听一遍,然后再给孩子从头到尾再重复一遍,孩子觉得反正家长还要讲,网课听不听关系不大,效率低。

05加码型

学校有一套网课学习计划,家长还跟孩子再制定一套方案,孩子身心疲惫,敢怒不敢言。

06撒手型

孩子学不学,作业做不做,不管不问,大撒手。

07协同学习型

与孩子一同观看时政新闻,平等交流对疫情看法,与孩子一道参加活动、游戏,开展亲子共读。

08榜样型

家长在家作息、学习、读书、为人处事做孩子楷模,家长天天向上,孩子一定好好学习。

您是哪一种类型的家长呢

您知道吗

疫情期间孩子宅家

高质量陪伴是最好课程

餐桌也是课堂

这次疫情

需要每位家长重新审视

自己与孩子相处的能力

家庭建设的能力等等

那么

家长要如何陪伴孩子度过这段

“宅家学”上网课的日子呢

1.不要时时刻刻盯着娃

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上课、写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量之门很难打开。

有这样习惯的家长,不妨改变一下方式,孩子宅家学习的时候,家长在一旁拿本书读读,或者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别轻易去打扰孩子。

2.营造“陪伴”的好氛围

疫情期间,孩子和家长在家里相处时间很多,营造好的陪伴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免出现“鸡飞狗跳”的场面。

家长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学会让情绪从适合的管道释放;还可以和孩子做个小约定,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请孩子做一个手势提醒自己。

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大人有时候也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不适,家长也需要舒缓心情,这时候可以听听音乐、看看书,尽量不把负能量、坏心情传给孩子。

3.对待孩子“顺其自然、多看优点”

每个小孩都特别独特,看待世界都有他/她的方式和节奏,即使他/她没有按照大人的规则和正确的路线在前进,那无非是因为他/她在成长的路上好奇心和独特个性的原因罢了。

孩子居家学习期间,家长要顺其自然,多看优点,多发现特质。一来比较全面客观评价孩子,二来家长心里比较平衡,就不那么较劲了。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和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放在更大的时空中去看,很多问题其实根本不是问题。

4.尽量做到“三多”和“三少”

多商量少命令。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愿意听你的话。

多引导少训斥。其实,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尊重你,越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家长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

多了解少窥探。孩子结束网课后,家长要督促孩子认真做作业、检查作业及复习、预习功课,多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孩子在家时间多了,有的家长开始打探隐私,很多孩子都特别反感家长听自己聊电话等。实际上,家长应和孩子交朋友、多聊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尊重和信任,就会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而不是保密对象了。

各位家长,孩子居家学习

考验老师也考验每个家庭

和老师一起携手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段

“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日子吧

开学日即将到来!

2020-01
24


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社会必须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必须胜利,因为除此别无他择。

武汉市凌晨宣布,从今天10时起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此外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通告同时要求,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这是遭到新型冠状病毒严重突袭的这座大城市壮士断腕之举。但它来得不能说很突然,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对应了最近两天人们迅速形成的某种预感。

武汉机场资料图

新型冠状病毒在积蓄了一段时间力量后近日猛烈爆发,武汉市由这种至今仍很神秘病毒导致的肺炎病例急剧增加,到22日晚上,湖北省的新型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达到444例,其中绝大部分都在武汉,另外全国其他城市发现的新型肺炎确诊病例也几乎都是从武汉输入的。一个清晰的抉择摆在整个国家甚至世界的面前:阻止病毒从武汉的输出是取得抗击新型肺炎斗争胜利的关键。

形势发展得太快了,每一天、甚至每半天带给人们的感受都不一样。中国必须与病毒的扩散赛跑,拿出坚决措施站到它的前头,而不是从后面追着它。那样我们才有可能从被动转为主动。

关闭武汉这种超大型省会城市的对外通道,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头一遭,武汉还是九省通衢,华中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因此做出这个决定无疑又是艰难的。可想而知,迈出这一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理性加以推动、支持。

武汉汉口火车站资料图

我们需要诚恳地说一句:难为武汉的广大市民了。他们将为阻止疫情的失控扩散、为降低中国其他地区出现“第二个武汉”的风险而做出巨大的付出。可以想见会有一些武汉人原本正常的外出受到影响,市内公共交通停摆也会让武汉人承受严重的不便。

这是武汉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最前线上演的可歌可泣一幕。我们要以一家媒体和自己几千万粉丝的共同名义向武汉这座城市和它的一千多万市民致敬,而且我们相信,全体中国公众都会向在这个特殊关头顾全大局的武汉市民表达深深的敬意。

这决非传统意义上的“封城”,全体国人将始终与武汉广大市民在一起。武汉内外的人将一直休戚相关,抗击新型肺炎的斗争只有赢得了“武汉保卫战”的胜利,才会有全国的胜利。中国社会将每时每刻关注武汉这场保卫战的进展。武汉不会再输出病例了,今后它将成为同一条战线上对抗病毒的最大样本库。

武汉的坚决措施很可能大大提升加快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同时我们想说,这不意味着中国其他地区就可以彻底松一口气。在今天之前已经有多少带菌者走向了全国各地现在并不清楚,病毒还有可能变异,人类对它的了解迄今仍然很少。到22日深夜,湖北之外的中国各地区已经累计报告了超过100例新型肺炎确诊病例,即使武汉人不再走出来,全国其他地区的输入型病例也将继续增加一段时间,而且存在那些患者感染他们当下所在地方其他人的可能性。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已是一场大仗,我们希望武汉关闭对外通道成为决定性的转折点,但真正实现这个转折将有多大难度仍是不确定的。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社会必须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必须胜利,因为除此别无他择。

文章摘自头条号(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1
23

这岁月流转、时序更新,

2019年已接近尾声,

同学们下月即将要迎来2020年的寒假。

如何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寒假?

这25条安全提示,

覆盖幼儿园、中小学

转给每一位师生和家长↓↓↓

1.家长要监护到位,始终保持孩子在视线与监管范围内,防止无人照管、放任自流;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家内、车内。

2.加强家中电源、燃气、热水器等用品的安全防范措施,教育帮助孩子正确使用,防止触电、中毒、烫伤等事故。

3.做好家庭阳台、窗台、楼顶平台等区域安全防范措施,教育孩子不攀爬,谨防摔伤、坠落;教育孩子不向楼下抛扔物品。

4.将易燃易爆、锋利、高温、有毒或其他对孩子有危害的物品、玩具及家中药品放置好,不让孩子接触玩耍。教育孩子不随意把东西放进口、耳、鼻中,不随意把东西套住头和脖子。

5.教育孩子不食用不卫生的饮食,少吃甜、咸、油炸食品,不暴饮暴食。

6.教育孩子与人友好相处,不能抓、咬、打他人。

7.外出时,引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乘车要求,注意安全;不让孩子独自在水边、马路边等危险区域玩耍;教育孩子不逗打猫、狗等动物。

8.教育孩子不让他人看、拍摄、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

9.教育孩子若在公共场所走散,应留在原地等待或向警察求助。不接受陌生人的饮食或礼物;被陌生人强迫带走时要向人群密集处逃跑并大声呼救。

10.教育孩子记熟自己的姓名、住址及家长的姓名、电话、单位,并能表达清楚。


安全出行

1.关注天气预报及安全预警信息,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应急技能,出行前采取必要防范措施。主动告诉家长自己的去向、内容、同伴和返回时间。

2.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到公共场所首先关注安全出口,讲秩序,不拥挤,服从指挥。远离拥挤,避免踩踏。

3.雨雪天要慢行,不走积雪、积水覆盖和路况不清的路段,不骑自行车、电动车。不坐三轮车、农用车等无客运资质的车辆。

4.不擅自到水边玩耍,不到河面滑冰。发现同伴滑入雪坑、低洼或水塘,立即求救大人,或打110、120电话报警;或用竹竿、绳索等方式智慧救援,严禁盲目下水施救。

5.参加冬令营、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事先知悉组织者、内容、线路、安全保障措施,不参加不合法、不安全的活动。


文明过节

6.早睡早起,小学生每天睡足10小时,初中生睡足9小时,高中生睡足8小时,不睡懒觉。

7.科学饮食,不暴饮暴食,不挑食偏食。不过度吃甜、咸、油炸食品。不吃“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不买无证经营和小摊小贩无质量保证的食品。

8.锻炼身体,每天运动1小时;讲究卫生,预防流行病;身体不适或生病要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

9.不擅自玩烟花爆竹、氢气球;不玩商品包装防腐剂、干燥剂等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正确使用电、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煤气中毒。

10.倡导文明风尚,积极乐观,尊老爱幼,多与父母、亲朋好友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及其他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


自我管理

11.科学安排自学计划,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盲目参加社会培训机构;提前做好开学准备。

12.不欺凌他人,不抽烟、喝酒、打牌、吸毒,不参与迷信、邪教、传销等非法活动。

13.不沉迷手机、网络,不玩色情、暴力游戏。不去网吧、酒吧以及歌舞娱乐场所。

14.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不轻信网络信息,不传播谣言,不与陌生网友见面。

15.不玩弹珠枪、激光笔、弹弓、诸葛弩、指尖陀螺等危险玩具。玩耍中不用绳索套脖子,不用面具、塑料袋套住口鼻。

2019-12
18

在文武堂夏令营,我们每天的生活和活动都是精心设计、合理搭配的。



在营期活动上,除了固定的如游泳,户外球类活动,室内创意课程、开闭营晚会外,我们还会安排一定的营外文化体验活动,比如在广州会加入有岭南文化参观学习的项目,还会打造独特的文武堂主题日,如泼水节,绿道骑行,沙滩日等,文武堂的教育专家还会别处新裁的创意创造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语言学习类,戏剧表演类等等,不过,所以的活动我们都有一个明确的导向,那就是帮助营员实现“5C”的成长,同时收获友谊和成长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以上这些活动,既有针对个人的,也有团体的项目。比如:




水上运动:游泳,帆船,独木舟以及一些有挑战性的课程。

表演与视觉艺术:跳舞,话剧,音乐,陶艺,绘画,唱歌及摄影等。

户外体验活动:河,湖中的划水项目,登山及攀岩运动,单车骑行等。

科学知识活动:一起做各种有意思的实验

……

对于危险较高的活动,教练会给营员进行充分的安全知识讲解与练习,并且所配备的用具,以及辅导员的帮助都能确保营员能够接受挑战。

除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营期的生活也是健康又快乐,在饮食上,严格把控饮食安全方面问题,关于营地卫生,食品储藏及准备和菜谱的选择都有明确的规定。



同时,在活动之余有比较严格的作息制度,保障孩子们有充足的休息,结束了一天的活动后,疲惫的孩子们会很容易入睡。另外,我们不仅有严格的熄灯制度(大约晚上9点左右),还有午间的休息时间,孩子们可以利用中午安静的时间午睡或休息。




此外,外教老师还会开展专项英语口语趣味课堂,并且指导学员进行英文日记的写作,提高孩子英语写作的水平和技巧,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除了以上这些,文武堂夏令营非常注重打造专属于我们充满“欢乐、礼物和爱”的营地文化,在遇到困难时“写给爸巴妈妈一封信”,将自己的礼物收藏送给家人等等,都使得文武堂真正是一个安全友爱的大家庭。



2019-12
18

夏令营开营前,文武堂会为每个营员的家长提供家长手册,这其中就包含“行李打包清单”,家长根据文武堂的“行李打包清单”为孩子准备营期的衣物和生活必需品。同时,文武堂建议您,能够让孩子参与一起打包自己的行李,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的独立能力,也能让他更清楚自己的行李安排,在营期能更好的取用。


附上其余几则生活小贴士:

◆ 怎样整理行装?

如果你用的是一般的旅行包,最好将衣物等不常用的东西放在下层,而依次将药品、纸巾、证件等放在上层。如果你有一个双肩背的登山包,好几个口袋可以分别放置各种东西,比如包的下层放置衣物和不常用的杂物等,包的顶盖放置药品、纸巾等物,包的两个侧袋分别放置证件等。


◆选择合适的旅行袋

无论去哪里,旅行袋都要最重要的旅行装具。旅行袋分为提式(拉杆箱)和背式两种。提式可以使肩膀放松,得到休息;背式可以解放双手,利于行动。参加文武堂夏令营,可为孩子选择一个背式的,一个拉杆箱。